学习中国古诗词的收获( 三 )
辨析中国诗词太枯燥,学习诗词没必要学习中国古诗词,不但不感觉枯燥,反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中国古诗词在语言高度浓缩、精炼,用词贴切、精准到位的情况下,对于作者创作出的别有一番天地的意境,是一种美的享受 。
因为中国的汉语,具有其它文字所不具有的丰富语言魅力,它极大地丰富了诗词的思想内含,体现了中国诗词艺术的独有风格 。
赏析中国诗词,其鉴赏、分析的深浅与文学功底的厚薄底蕴戚戚相关,这体现在对诗词纵、深意境各方位的的理解和分析上 。
我们目前还远远达不到独立的鉴赏水平,但也不必 因噎废食,首先从诗句上搞懂意思,逐渐由浅及深地学习提高,积累必要的知识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持之以恒,就会 有所收获 。
我们为什么要教授古诗词学生立刻安静下来,他们像发掘宝藏一样开始审视这几句诗以及课本中的插图.刘老师开始在学生中间巡视.时间很快就到了,有个男孩率先高高地举起了右手.“‘日照香炉’中的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远远地看着瀑布像一匹布一样挂在石壁上.”“这里的三千尺是一个虚词.”“整个瀑布像从天上落下来一样.”他的回答让老师有些吃惊.课堂上我们总是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不懂的时候,教师总是想让他们提出问题,而当学生过于知晓的时候,特别是他们知晓的程度“等于”或者“大于”自己的预设时,教师就会束手无策.因为,此时教师会纠结于“应该跟谁走”的矛盾中.显然,刘老师受到了这个学生回答的影响,没有再解析全诗,在几次范读之后便进入了下一个环节.“你们会用哪个词评价庐山的瀑布呢?”刘老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漂亮”“真好”“真美”“很酷”“壮观”,学生依次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看出,刘老师已经开始把目标由“诗”转向“水”了.此时,多媒体被刘老师依次切换出苏轼的《题西林壁》、现代散文《庐山的雾》以及一篇新闻通讯类的文章《大旱中的江南》…… 下课了,我走到旁边几个同学跟前,看到他们在自己的书本上端正地写着:“日照香炉的炉是火炉吗?”“三千尺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九天?”“为什么是‘望’庐山瀑布?”看到这些问题,我对刘老师在教学设想上大胆突破感到敬畏的同时,又认为这样的设计对于一节古诗教学来讲值得商榷.比如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设定教学目标:1.能正确背诵并书写全诗.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并做到完整口译全诗大意.3.初步了解古诗写作或鉴赏的方法.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这样推演教学流程:首先,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全诗的赏析.在赏析中可以从“望”字入手,这样就可以把作者和读者一起从诗中“拉”出来,站在那个点上对远处的瀑布进行“遥看”.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关键词语的解析,而且还有利于今后写作立足点选择的训练.其次,在通解全诗的基础上要做到会背、会写.再次,在让学生粗略了解古诗时,如果教师能够仿照《望庐山瀑布》的用词方法“创作”一首七律古诗则更好,比如以此仿写一首我们本土的王屋山.这样一来,就改变了以往一味背诵解析的教学方式,而且通过创作能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学生能从“写诗”的角度去赏析古诗词.那么,我们古诗的教学将是另外一重境界了.说到这里,有的教师会有疑问,我们教授古诗,至于把问题搞得如此复杂吗?我个人认为有这个必要.之所以这样考虑,是因为我们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古诗”.从大的方面讲,语文教学承担着对中国灿烂文化继承和发扬的特殊使命.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理所应当地对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做到通晓和积累.从小的方面说,学生在进行古诗词的学习时除了背诵积累,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收获对古诗词的热爱和敬畏,并愿意亲近它们、走进它们,甚至把它们变成今后生活的一部分.我想这才是我们诗词教学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作者单位:济源市教育局)
关于中国古诗文的读后感的演讲稿,就是赞美中国古诗文化,要700...古诗词,中国的国粹 演讲稿【By Kaiser3344】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
诗歌如是 。
无论新诗与古诗,其实质都是源于人们社会实践生活中的思维和感受,都是生活与劳动(劳动也是生活或者说是生活的一部分)的产物,是思想灵感的火花 。
因此,诗歌应该是作者出自内心,反应自己及其社会实践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并且通俗易懂,接近大众而又高雅含蓄的一种文字记录或憧憬,如乐如歌,给人一种轻松自然的乐趣和享受 。
- 梦 心 古诗词 关于追逐梦想的古诗词
- 古诗词鉴赏 逢病军人 河湟旧卒 河湟旧卒
- 诗词大会 嘉宾 水准 中国诗词大会嘉宾老师
- 秋天早晨的古诗词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 范曾谈中国诗词之美高清 范曾中国诗词之美
- 开县有关的 古诗词 开县县长何毅的举报
- 形容志向高远的古诗词 形容远大志向的古诗词
- 父亲对女儿诗词 父亲写给女儿的古诗词
- 祝愿新人结婚的古诗词 结婚祝福语古文最优美
- 英语古诗词ppt 六下古诗词背诵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