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箩的诗词 绿箩的茎剪下来怎么栽

关于绿箩的诗词 绿箩的茎剪下来怎么栽

有关绿萝对人体好处的诗词名句画竹歌 作者: 白居易 协律郎萧悦善画竹 , 举世无伦 。
萧亦甚自秘重 。
有终岁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 。
知予天与好事 , 忽写一十五竿 , 惠然见投 。
予厚其意 , 高其艺 , 无以答贶 , 作歌以报之 , 凡一百八十六字云 。
植物之中竹难写 , 古今虽画无似者 。
萧郎下笔独逼真 , 丹青以来唯一人 。
人画竹身肥拥肿 , 萧画茎瘦节节竦; 人画竹梢死嬴垂 , 萧画枝活叶叶动 。
不根而生从意生 , 不笋而成由笔成 。
野塘水边倚岸侧 , 森森两丛十五茎 。
婵娟不失筠粉态 , 萧飒尽得风烟情 。
举头忽看不是画 , 低耳静听疑有声 。
西丛七茎劲而健 , 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 。
东丛八茎疏且寒 , 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 。
幽姿远思少人别 , 与君相顾空长叹 。
萧郎萧郎老可惜 , 手颤眼昏头雪色 。
自言便是绝笔时 , 从今此竹尤难得 。
酬人雨后玩竹 作者: 薛涛 南天春雨时 , 那鉴雪霜姿 。
众类亦云茂 , 虚心宁自持 。
多留晋贤醉 , 早伴舜妃悲 。
晚岁君能赏 , 苍苍劲节奇 。
新竹 作者: 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 , 养成寒碧映涟漪 。
清风掠地秋先到 , 赤日行天午不知 。
解箨时闻声簌簌 , 放梢初见影离离 。
归闲我欲频来此 , 枕簟仍教到处随 。
咏竹 作者: 吴孔嘉 几竿清影映窗纱 , 筛月梳风带雨斜 。
相对此君殊不俗 , 幽斋松径伴梅花 。

关于茶梅的诗词有哪些? 关于茶梅的最早记载 , 以前我国的茶花界都认为是北宋陶弼的《山茶》诗中写到的“大曰山茶小海红” , 这“小海红”就是当今的茶梅 。
我国的茶梅专家徐碧玉女士在《四库全书》中意外发现早在唐代中期就已经有专门描述茶梅的诗篇 。
她写了一篇文章 , 叫《唐代刘长卿茶梅诗初考》(刊登在《中国茶花》杂志2004年第一期) 。
她说:“有关茶梅的史料 , 日本茶梅专家箱田直纪教授在其《关于茶梅品种分化史的考察》(1974年)论文中表述:日本最早记载茶梅的是贝益原轩所著的《花谱》(1694年) , 中国最早记载茶梅的文献是王路编著的《花史左编》(1617年 , 明代) 。
”唐代刘长卿描述的茶梅诗收录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汪灏等编撰的《广群芳谱》 。
刘长卿的这首赞颂茶梅的五言律诗叫《夏中崔中丞宅见海红摇落一花独开》:“何事一花残 , 闲庭百草阑 。
绿滋经雨发 , 红艳隔林看 。
竟日余香在 , 过时独秀 难 。
共怜芳意晚 , 秋露未须团 。
”这首诗不仅写了“绿滋” 和“红艳” , 还点明了其花期在“百草阑”和“秋露团 (多)”的深秋 , 更突出了茶梅的清香 。
诗题中的“宅”字 ,  可见此株茶梅为人工栽培于庭院之中 。
“摇”字古通“遥”字 , “摇落一花”真实地描写了茶梅落花时片片花瓣散落的 景象 。
自宋代开始 , 茶梅已普遍栽培 , 因此出现了许多描写茶 梅的诗词 。
除了上述提到的陶弼《山茶》诗中所称的“小海红”外 , 还有宋代刘仕亨的诗《咏茶梅花》和无名氏的词 《浣溪沙?茶梅》 , 明代文徵明的题画诗《茶梅双禽》 。
明代 画家陈道复的《茶梅》诗 , 别有韵味地写出茶梅的小巧玲珑:“花开春雪中 , 态较山茶小 。
老圃谓茶梅 , 命名亦端 好 。
”明代髙濂的词《梅花令?茶梅》不仅写了茶梅“淡 粉”、“微红”的花色 , 而且还写了花形 , “花却是 , 与梅 浑” , 花形与梅花相似 。
茶梅“花开春雪中” , 如果花期甚迟 , 又是红花 , 则其品种是“小玫瑰” 。
在浙江还有小茶梅、 小缘杨、矮脚红梅、重瓣红茶梅等别名 。
而日本大阪称为 “狮子头” , 东京称为“寒椿” 。
日本的贝益原轩在《花谱》中用汉字名称“茶梅花”、“海红花”等品种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