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苦练书法的诗词 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 五 )


那幅由王羲之亲笔书写的《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迹已经失传了 。
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 。
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
据说有一次,他到他门生家里去,门生很热情地接待他 。
他坐在一个新的几案旁,看到几案的面又光滑又干净,引起了他写字的兴趣,叫门生拿笔墨来 。
那个门生高兴得不得了,马上把笔墨拿来给王羲之 。
王羲之在几案上写了几行字,留作纪念,就回去了 。
过了几天,那个门生有事出门去了 。
他的父亲进书房收拾,一看新几案给墨迹弄脏了,就用刀把字刮掉 。
等门生回来,几案上的字迹已经不见了 。
门生为这件事懊恼了好几天 。
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 。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
求关于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简短)三横字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有哪些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

【勤学苦练书法的诗词 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

时间关系、我告诉你几个人、一个是怀素、还有练书法练到神经的奇才、徐胃[把自己的妻儿砍死]多了、想正书鼻祖钟繇、为了得到喜爱的书贴、在好友死后把好友坟墓打开盗走了书贴!勤学苦练的更多、智永、王羲之、狂草大家祝枝山!{潜心苦学墨当饭}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我的名声的.”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东床快婿} 郗山与微山岛隔水相望,山上有一座好大的坟墓,墓前有一统石碑,上书:“东晋太尉郗鉴之墓”,系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笔.郗鉴是金乡县人,少年时家中贫寒,连饭也吃不上,可为人聪慧好学,加上他贤达的人品德性,以儒雅著名乡里.大家伙都想让他成才成名,就自愿献粮献钱资助他,于是他便刻苦地习文练武,奋进不息,不久就文武全才了.到了东晋元帝司马睿当皇上时,郗鉴被诏为龙骧将军兼兖州刺史.后来司马绍登基又升他为东骑大将军,督都徐、兖、青三州军事.咸和年间,郗鉴奉旨平叛叛党,立了大功,又加封他为太尉.在朝廷里除了文官丞相王导,就数他这武官太尉了.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鉴爱如掌上明珠.女儿尚未婚配,要为女择婿,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可得要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郗鉴觉得丞相王导与自己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他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任意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这“东床快婿”王羲之后来成了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之为“书圣”. {羲之换鹅}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达到很高的水平.因为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也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后来又在会稽郡做官.他不爱住在繁华的京城,见到会稽的风景秀丽,非常喜爱,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游览山水.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写诗.最后由王羲之当场挥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这次宴会,这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那幅由王羲之亲笔书写的《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迹已经失传了.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据说有一次,他到他门生家里去,门生很热情地接待他.他坐在一个新的几案旁,看到几案的面又光滑又干净,引起了他写字的兴趣,叫门生拿笔墨来.那个门生高兴得不得了,马上把笔墨拿来给王羲之.王羲之在几案上写了几行字,留作纪念,就回去了.过了几天,那个门生有事出门去了.他的父亲进书房收拾,一看新几案给墨迹弄脏了,就用刀把字刮掉.等门生回来,几案上的字迹已经不见了.门生为这件事懊恼了好几天.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