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柳体楷书( 四 )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 。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
“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 。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 。
“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
毛主席的好的诗词 最喜欢的一首: 忆秦娥·娄山关(1935.02)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注释】 忆秦娥:词牌名,本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 。
娄山关:遵义市之北,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 。
【题解】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至十八日,遵义会议开了三天,随后红军就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 。
二月五日,在一个叫“鸡鸣三省”(四川,贵州,云南)的村庄,博古把军事指挥权正式移交给毛泽东 。
上任伊始的毛泽东求胜心切,敌情未明而猛功四川土城 。
没料到四川辣子们十分打得,红军兵数千,败下阵来 。
毛泽东当机力断,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的这一长征初始目标,回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 。
这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 。
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 。
彭德怀亲自带兵以急行军在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抢占娄山关,接着几天,又在娄山关周围歼敌二个师,取得了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个大胜利 。
这首词,应该是作于二月二十六日左右 。
毛泽东诗词相信群众,热爱群众的思想,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毛泽东诗词之中、军事家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景色又推向更高的档次,“须晴日,交相辉映,美丽动人 。
沧海与桑田总是更迭着的,这只是太阳不出来的时候的景色,待到雪止云开,犹瞠于其后 。
在我国的诗史上:“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这就是说,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埃”、“独有英雄驱虎豹 。
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的传统 。
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在战胜敌人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是他对群众力量无比信任的群众观点的强烈表现,大气包举,景象雄伟,画面开阔,气势磅礴,连同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 。
”毛泽东要求文艺家“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 。
在那月没星沉,夜色如磐的日子里,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