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有关的诗词 关于佛晓的诗词( 三 )


"《正字通》注释说:"屈原作离骚 , 言遭忧也 , 今谓诗人为骚人 。
"这便是诗人后一词的最早提法 , 从此以后 , 诗人便成为两汉人习用的名词 。
辞赋兴起之后 , 又产生辞人一词 。
杨子云《法言.吾子篇》说:"诗人之赋以则 , 辞人之赋丽以淫 。
"用"则"和"淫"来划分诗人与辞人的区别 , 足见现汉代是把诗人看得很高贵 , 把辞人看得比较低贱 。
六朝以后 , 社会上很看重辞赋 , 认为上不类诗 , 下不类赋 , 以此又创立了"骚人"一词 。
从战国而至盛唐 , 诗人、骚人的称号受人尊敬 。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 是文艺史上带有规律性的现象 。
而在各种文艺形式中 , 诗歌是最活泼、最有亲和力的一种 。
它和散文结合 , 成为散文诗;和戏剧结合 , 成为歌剧 。
它和绘画所使用的工具虽然不同 , 但是互相渗透和影响的关系却显而易见 。
古希腊抒情诗人西蒙尼德(Simonides)说:“诗为有声之画 , 画为无声之诗 。
”我国的张浮休也说:“诗是无形画 , 画是有形诗 。
”苏东坡则说:“少陵翰墨无形画 , 韩干丹青不语诗 。
”逸盈玮说:“朗诵诗歌会浮现出作者所描述的画面里 , 谱写诗歌会浮现出作者所想象的画面里 。
”都指出了诗与画的密切关系 。
至于诗歌和音乐的关系就更密切了 。
西方的文艺理论认为诗歌和音乐部属于时间艺术 。
音乐是借助声音构成的 , 诗歌也要借助声音来吟诵或歌唱 , 而声音的延续即是时间的流动 。
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
中的每一篇都可以合乐歌唱 。
《墨子?公益篇》里“弦诗三百 , 歌诗三百”的话可以为证 。
《诗经》风 。
雅、颂的区分也是由干音乐的不同 。
诗和乐象一对孪生的妹妹 , 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
诗 , 不仅作为书面文字呈诸人的视觉 , 还作为吟诵或歌唱的材料诉诸人的听觉 。
既然诗歌和音乐的关系如此密切 , 那么诗人在写诗的时候自然会注意声音的组织 , 既要用语言所包涵的意义去影响读者的感输又要调动语言的声音去打动读者的心灵 , 使诗歌产生音乐的效果 。
然而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美是怎样构成的呢 , 本文拟从汉语的特点入手 , 结合诗例 , 对这个问题作一番探讨 。
一、节奏 合乎规律的重复形成节奏 。
春夏秋冬四季的代序 , 朝朝暮暮昼夜的交替 , 月的圆缺 , 花的开谢 , 水的波荡 , 山的起伏 , 肺的呼吸 , 心的跳动 , 担物时扁担的颤悠 , 打务时手臂的起落 , 都可以形成节奏 。
节奏能给人以快感和美感 , 能满足人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要求 , 每当一次新的回环重复的时候 , 便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 , 好像见到老朋友一样 , 使人感到亲切、愉快 。
颐和园的长廊 , 每隔一段就有一座亭子 , 既可供人休息 , 又可使人驻足其中细细观赏周围的湖光山色...
想知道了些关于感情方面的诗词 中国古代十大情诗 一 ,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 , 自难忘 。
千里孤坟 , 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 , 尘满面 , 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 , 正梳妆 。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 , 明月夜 , 短松冈 。
点评:这是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死后 , 有一天他梦见亡妾之后写的感怀诗 。
朴素真挚的深情 , 沉痛的生离死别 , 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 。
阴阳相隔 , 重逢只能期于梦中 , 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 , 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 。
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 , 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 。
"纵使相逢应不识 , 尘满面 , 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 , 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