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常用的副词 英语中常用的副词

诗词中常用的副词 英语中常用的副词

特殊疑问词中有哪些是副词 What place will you go to?Where will you go? 如果动词是不及物动词,并且疑问词是代词时,需要接介词如果动词是不及物动词,并且疑问词是副词时,不需要接介词如果动词是及物动词,无论疑问词是副词或代词,都不需要接介词when/why/how是副词
诗歌常识中使用副词类对仗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什么? 副词是从虚词类分出的,自成一类词 。
如“将”、“已”、“忽”、“渐”、“皆”、“俱”、“频”、“屡”、“只”、“但”、“又”、“复”、“更”、 “都”、“不”等都属于副词一类 。
佳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白居 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中“不”对“又”,就是副词用作对仗的例子 。
语文中的副词是什么意思1.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
a. 表示程度:很、非常、极、十分、最、顶、太、更、挺、极其、格外、分外…… b. 表示范围:也、都、全、总、总共、共、统统、又、仅仅、只、光、净、一概…… c. 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经、早已、刚刚、正、正在、就、就要、将、将要、曾、刚、才、在…… d.表示肯定、否定:不、非、没、没有、不用(甭)、必、必须、必定、准、的确、未、别…… e. 表示情态、方式:忽然、猛然、公然、特意、亲自、大肆、肆意…… F. 表示语气:难道、决、岂、反正、也许、大约、大概、果然、居然、竟然、究竟…… 同一小类的副词,语义和用法不一定都相同,有的差别还相当大 。
所以,同类副词在用法上的差别值得注意:举例来说,“都、只”都表示范围,但是“都”表示总括全部,一般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而“只”表示限制,限制它后面的词语的范围 。
例如 “中文(1)、(2)、(3)、(4)班的同学都去了,只有中文(5)班的同学没去 。
” 这一句的“都”所总括的对象是前面的“中文(1)、(2)、(3)、(4)班的同学”,而“只有”所限制的范围是后面的“中文(5)班的同学” 。
当然,“都”在疑问句里也可限制后面的词语 。
例如:在美国这么些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你都点了哪些莱? 即使同样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情况也很复杂 。
比如: 这些书我都看过了 。
(“都”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 这本书我们都看过了 。
(“都”总括它前面的“我们”) 这些书我们都看过了 。
(脱离语境是有歧义的,“都”可以同时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和“我们”,也可以只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和“我们”中的一项 。
) 使用副词须要注意副词的语义指向 。
语义指向的不同,也常常会引起歧义,须要认真分辨 。
比如: 副总理分别会见了两个工商界团体的代表和当地的一些新闻采访人员 。
“分别”指向“两个工商界团体会见”一共是三次,指向“两个工商界团体的代表和当地的一些新闻采访人员”,“会见”总共是两次 。
当然,在一定的语境中歧义往往可以自行消除 。
同样是否定“去”,“不去”是说话人就自己的意愿说的 。
“没去”是说这种行为尚未成为现实 。
“别去”是对别人的行为进行禁止和劝阻 。
再比如“还”和“更”都可以表示程度,但“更”的比较项可以隐含 。
试比较: 我这支钢笔还不如那支呢 。
我这支钢笔更不如那支呢 。
前句是两项比较(这支和那支);后句是三项比较,等于说“(你这支钢笔不如那支)我这支钢笔〔比你这支〕更不如那支呢 。
”〔〕中的内容隐含了 。
“他果然迟到了”和“他居然迟到了”是预设不同,前句的预设是“他会迟到”,后句的预设是“他不会迟到” 。
对副词的分类,是大致的粗略的,有的副词用法很多,如“也、才、就、还……”虽是同一个副词,也可能属不同的小类 。
试以“就”为例 。
“我一会儿就去 。
”,“就”表示事情短期内即将发生,表时间; “他就不听你的,你能怎么办?”,“就”表示语气,相当于“偏” 。
再看“还”: “还要怎么样”,“还”表示语气,有“究竟”之意 。
可见,一个副词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往往须结合全句语境仔细体会 。
2.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作状语 。
程度副词“很、极”还可以作补语 。
例如: 他〔马上〕吩咐小王倒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