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南江诗社诗词 平江县南江镇( 七 )


雪中长趿东郭履 , 花下时挂渊明巾 。
生平落落人少喜 , 先生一见便知己 。
非因性情酷相似 , 安得倾倒能如此?居安食饱即为家 , 山林未必强京华 。
君不见西湖处士骨已朽 , 至今惟有寒梅花 。
【寄诃林长老明静照】庞眉老僧无住着 , 不问山...
最能形容宝钗的诗句是什么 薛宝钗诗 珍重芳姿昼掩门 , 自携手瓮灌苔盆 。
姻脂洗出秋阶影 , 冰雪招来露砌魂 。
淡极始知花更艳 , 愁多焉得玉无痕 。
欲偿白帝凭清洁 , 不语婷婷日又昏 。
【诗词鉴赏】 海棠诗社由李纨自荐掌坛 , 并声明:“你们四个都是要限定的 。
”李纨说的“四个” , 即探春、宝钗、宝玉、黛玉 , 所以第一次作海棠诗的只有他们四位 。
宝钗是封建阶级典型的大家闺秀 , 几乎到了“非礼勿视 , 非礼勿听 , 非礼勿言 , 非礼勿动”的地步 。
“淡极始知花更艳” , 表明她对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美都充满了矜持和自信 , 第五回里说她“品格端方 , 容貌丰美 , 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 即是旁证 。
“愁多焉得玉无痕”一句 , 直接指的是白海棠 , 有一条脂批说:“讽刺林、宝二人 。
”林、宝二人的名字都有“玉”字 , 他们确也“多愁” , 这究竞是有意地影射呢 , 还是偶然的巧合?不好下断语 , 可聊备一说 。
诗社社长李纨以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 , 这身分就是封建社会“淑女”的身分 。
蒲松龄事迹 蒲松龄(1640~1715) , 字留仙 , 又字剑臣 , 别号柳泉居士 , 世称聊斋先生 , 清代杰出文学家 , 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 。
19岁应童子试 , 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 , 补博士弟子员 。
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 , 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
为生活所迫 , 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 , 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 , 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 , 舌耕笔耘 , 几近40年 , 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 。
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 。
? 一生热衷科举 , 却不得志 , 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 , 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
毕一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 , 约40余万字 。
内容丰富多彩 , 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 , 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 , 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
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 , 情节幻异曲折 , 跌宕多变 , 文笔简练 , 叙次井然 , 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 , 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
? 《聊斋志异》书成后 , 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 , 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 。
后多家竞相翻印 , 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 , 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 , 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 。
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 , 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
? 除《聊斋志异》外 , 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 。
计有文集13卷 , 400余篇;诗集6卷 , 1000余首;词1卷 , 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 , 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 , 总近200万言 。
早年 蒲松龄的一生较少到外地旅游 , 家境贫寒 , 生活清苦 , 但他却常到济南居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