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的观后感范文有没有?

《死亡诗社》的剧情并没有很大的跌宕起伏 , 但是却让人感触良多 。首先是在电影开始的那一幕 , 学校的校长在讲学校的丰功伟绩 , 然而却看不到新生脸上有一丝的兴奋 。在一位家长向校长嘱咐一些自己孩子的状况时 , 校长的那种冷漠、不耐烦令人唏嘘 。
其次 , 尼尔的爸爸阻挠尼尔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 , 这令人很不解 。学习 , 本应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 父亲却仅凭自己的感觉认为孩子的课外活动太多而擅自帮孩子决定退出哪一个 。我认为 ,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想法 , 或许先与孩子交流自己的想法、给孩子一些建议 , 再让孩子自己权衡利弊、自己做决定会更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 都有自己喜欢的事情 , 父母并不是完全了解孩子 。同时我认为父母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 , 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对未来的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 , 而是帮助孩子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
再者 , 我对基廷老师的做法感到佩服 。基廷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 打开了学生的新视角 ,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 敢于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 , 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 。虽然这些改变对学生而言是好的 , 但是却引发了不好的结果 。基廷鼓励尼尔遵循自己的内心 , 去表演戏剧 。我本以为尼尔的父亲看到自己孩子的出色演出时会改变他原有的想法 , 让尼尔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 。但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 尼尔的父亲要尼尔转学 , 一定要让尼尔当上医生 。尼尔很好告诉父母自己的感受 , 然而尼尔的父亲并没有想要听的意思 。尼尔在家得不到基本的尊重 , 没有人在意他的感受是什么 , 他想要做什么 。父亲一直把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尼尔 , 却不管尼尔是否想要是否需要 。最终尼尔选择了饮弹自尽 。这让我想到早些时间的一个新闻“有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有些时候 , 父母觉得是为孩子好 , 认为孩子长大后就明白了 , 但有的时候这种“好”会适得其反 , 反而会害了孩子 。由此也可以看出 , 打破陈规去教学固然是好 , 但是可能也需要考虑如何才能更好地去改变 , 如何改变才能让学生更愿意学习的同时又可以让家长接受 。
除此之外 , 最令我感到莫名其妙的是、心寒的是 , 尼尔死后 , 父母并不是反思自己是否做错了些什么 , 却把错都归咎与基廷老师 。尼尔的父亲并没有察觉到尼尔理想破灭时内心的绝望 , 没有一刻考虑过尼尔的感受 。最终基廷老师被学校解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