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环境整治美文诗词 景区环境整治( 五 )


枋梁上的上万幅彩绘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漫步在长廊中,仿佛置身于美伦美奂的画廊 。
各种花鸟、山水、人物等,人物从葛巾、关羽、穆桂英到孙悟空,个个栩栩如生;从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所绘故事内容生动;“草船借箭”,“和合二仙”,“牛郎织女”,“红楼梦”,“铡美案”……题材从神话、传记、小说到戏曲诗词,记载了中华5000年的悠久而浓厚的历史,这些绘画是一座中国文化的瑰宝 。
所绘的山水画也尤为绚丽,是当年乾隆皇帝专门派宫廷画师到杭州西湖写生,画了这500多幅西湖风景 。
这个“山水之乐,不能忘于怀”的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对江南留恋不已,颐和园不仅仿西湖的造了很多景,更将西湖的风景画卷绘到了这长廊之上 。
倚在廊柱边,欣赏着长廊外静静流趟的昆明湖水,苍翠的树木,含苞的花儿,轻风吹过,花草轻轻起舞,让人心怡陶然 。
这七百多米的长廊盘踞在万寿山下,就像一条七彩的锦带,将青山碧水以及周围的建筑群,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都有机的结合,浑然一体 。
穿过长廊,来到石舫,以“河清海晏”之意命名为“清晏舫” 。
江南园林的石舫,多寓意园主人追求宁静清幽,不愿受羁绊束缚 。
皇家园林却不同,“雪棹烟篷何碍冻,春风秋月不惊涛 。
载舟昔喻有深慎,磐石因思永奠安 。
”乾隆为此专门而做的《咏石舫》,前一句写石舫能够经历霜冻惊涛,后一句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之理警示勉励,咏石舫,也在寄寓清王朝政权稳固,永不能没 。
但希望只是希望,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清漪园也未能幸免 。
重建的石舫,仿外国游轮建成的西方洋楼样式,彩色玻璃窗的两层舱楼,两个西洋火轮船式的机轮也别具特色 。
对于下雨时的设计更加精妙,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通过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 。
一条美丽的西堤横卧在昆明湖,将湖分成了西湖和南湖 。
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长堤上六座石桥更是为西堤的美锦上添花 。
早就听说过玉带桥的名气,一见,确实让人被玉带桥的美所折服,半圆的拱桥,有一种曲线的美,一种流利酣畅的曲线美,加上汉白玉和青白石的桥身,的确如同一条洁白绮丽的玉带 。
而桥洞与湖水里的倒影恰恰构成一轮满月,虚实相应,圆润丰盈 。
西堤上的景明楼是仿湖南的岳阳楼而建,以《岳阳楼记》的“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乾隆将其命名为景明楼,它由三座二层楼阁并排组成 。
此时正是春和景明之际,和煦的阳光洒在昆明湖上,波光粼粼,万顷湖水尽在眼底,让人心境开阔 。
“玉带桥边耕织图,织云耕雨肖东吴”,乾隆不仅将江南的园林搬到了这园子里,也将江南水乡的耕织景象搬来了这里,蚕神庙、织染局、水村居,丝丝杨柳,青青碧草、都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多姿的江南画卷 。
但身在皇家园林里耕织景区,觉得虽然有江南风光之秀丽婀娜,却总觉得少了一份水乡的素雅朴实,多了一些华贵 。
而真正能够让人感觉到质朴恬静的田园风光还是那《耕织图》的石刻,二十一幅《耕作》、二十四幅《蚕织》,加上御题的几幅,四十八幅石刻线条酣畅流丽,人物神态恬然自得,将那一幅幅男耕女织的场景刻画得生动逼真 。
在建造赏心悦目的园林的同时,帝王也没有忘记立国之根本,在那个以农立国的时代,帝王对农耕文化十分崇尚,将农耕桑蚕的思想与造园艺术相结合,在这园林中建造了这别样的景观,赋予了园林艺术另一种的文化 。
在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园林里,在山水时常能够感觉到园主人追求宁静淡泊、静心息性的志趣,在耕织园里,这里的山水让我们感受的角度变换了,它承载了更深远的意义 。
颐和园太大,这次去的时间匆匆,许多景点都来不及去,连十七孔桥也只能远远的欣赏 。
连接南湖岛的十七孔桥横架在昆明湖中,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面感,给碧波万顷的湖面增加了层次,十七个连孔,像连绵翻滚的波涛,有一种连贯流畅的曲线美,远远望去,150米长桥笔直的横卧在湖面,给人一种直线的美与气势 。
作为皇家园林的代表,同江南的私家园林相比,江南园林的色彩素雅而清丽,而她的色彩凝重而艳丽;江南园林却给人一种紧凑精致的美,这种细腻的美让人细细品啜,而她处处显出一种恢弘大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