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的诗词 杜甫写的诗词

李白写的诗词 杜甫写的诗词

李白写的古诗有哪些?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
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
[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
2.疑:怀疑,以为 。
3.举头:抬头 。
[简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 。
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 。
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 。
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

【李白写的诗词 杜甫写的诗词】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 。
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
古朗月行(节选) 李 白 小 时 不 识 月,呼 作 白 玉 盘 。
又 疑 瑶 台 镜,飞 在 青 云 端 。
[注释] 瑶台:假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今译]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盘 。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
[解说] 《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 。
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
诗人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 。
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
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 。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
[简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
“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