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亡妻 诗词 苏轼怀念亡妻的诗词( 三 )


词中所抒发的仍是对亡妻深切怀念的痴情 。

【怀念亡妻 诗词 苏轼怀念亡妻的诗词】

上阕起句便痛陈自己的心情:自爱妻亡故后,无限伤心无人倾诉,凄清孤苦,用语直凉已极 。
下阕起句即陷入自悔当中,懊悔自己辜负了妻子往日深情 。
值得注意的是全词结穴处宕起一笔 “忽疑君到” 。
这一句用虚拟之景收笔,虚中有实 。
笔法虚,情却不虚 。
状态和子夜歌里“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
想闻欢唤声,虚应空中诺 。
”很像 。
此种情形正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思念太深时,才可能出现的幻觉 。
容若的凄苦自悔如雪上红梅,斑斑可见 。
“忽疑君到”这一句词家纷纷赞好,也著名 。
因与卢仝《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
”;贺铸《小梅花》:“一夜梅花忽开疑是君 。
”;周邦彦《过秦淮》:“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
可也正因为著名,它不免就烙下个技巧性的烙印 。
悼亡词,技巧如何重要也不如情感深挚重要 。
死人不会关心你文章做地如何花团锦簇,如果是做给活人看的,如同张爱玲《花凋》里写到的:“……川嫦是一个稀有的美丽的女孩子……十九岁毕业于宏济女中,二十一岁死于肺病 。
……爱音乐,爱静,爱父母……无限的爱,无限的依依,无限的惋惜……回忆上的一朵花,永生的玫瑰……安息罢,在爱你的人的心底下 。
知道你的人没有一个不爱你的 。
” 那么就没有在这里品评的必要了 。
我觉得“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已足够好,才是夫妻间的感慨 。
如同藏在心棉里的那根针,一碰,指头便狠狠哭出血来 。
悼念亡妻的诗词卒于京师 。
六月甲午 。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
上阙记实,下阙记梦 。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 。
创作背景: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惟有泪千行,短松冈 。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 。
料得年年肠断处 。
江 城 子苏 轼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自难忘 。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 。
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不思量;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 。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
词中采用白描手法,殡于京城之西 。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明月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
怀念亡妻的诗词 。
谢谢 北宋·苏轼《江城子》之:十年生死两茫茫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
北宋·贺铸《鹧鸪天》之: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 。
重过阔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 。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
南宋·陆游《沈园二首》之: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 。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
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
料也觉,人间无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