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诗词朗诵 一剪梅诗词朗诵表演

一剪梅诗词朗诵 一剪梅诗词朗诵表演

一剪梅这首词在朗读时在感情表达上应注意哪些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 。
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注释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 。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
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诗词中多只泛用作舟的美称 。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
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
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
...
用goldwave怎么制作制作诗歌朗诵一剪梅并且配上音乐月满西楼mp3 《一剪梅》是一首非常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 。
词人越是把她的离情别绪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们夫妻彼此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当时自己生活状态的热爱 。
此外,这首词刻画的意境、表述的深沉感情,还有语言运用的艺术,都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这首词在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外出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词作 。
伊世珍《琅娘记》说:“易安结槁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
” 李和赵二人结婚后,夫妻感情笃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羡煞旁人 。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之深,就不难理解了 。
尤其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
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浓得化不开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爱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
作者以其独到的方式感知着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情感—爱情,并以她独特的艺术技巧将之完美呈现,并在这一瞬间凝为精华的美感,使作品产生永恒的艺术魅力 。
这也是所有传世巨作所共同具有的,在各个层面上能以独具个性化的表现手法传达出人类的普遍意识情感,唤起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界的人们共同的善良的审美体验 。
李清照的词“一剪梅”的注解析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词的开头是:红藕香残玉簟秋 。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 。
“红藕”,即红色荷花 。
“玉簟”,是精美的竹席 。
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索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 。
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 。
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 。
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
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一人,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