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纪:长江奇石与诗词 长江奇石( 六 )


译文: 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 。
天天想念你却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
这条江水何时不再这般流动?这份离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息?只是希望你的心如同我的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相思意 。
作品鉴赏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
此词以长江起兴 。
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在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 。
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 。
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 。
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 。
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 。
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 。
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
”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 。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
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 。
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 。
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 。
“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 。
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相通 。
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 。
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 。
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 。
这首词的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 。
全词以长江水为贯串始终的抒情线索,以“日日思君不见君”为主干 。
分住江头江尾,是“不见君”的原因;“此恨何时已”,是“不见君”的结果;“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是虽有恨而无恨的交织 。
有恨的原因是“不见君”,无恨.的原因是“不相负” 。
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 。
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
这样新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思、明净的语言、复沓的句法的结合,构成了这首词特有的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
赞美奇石的词句《贺新郎·读史》(1964年春)诗人:毛泽东 朝代:现代 体裁:词人猿相揖别 。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
流遍了,郊原血 。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
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
歌未竟,东方白 。
柏舟 诗经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
九歌 山鬼 屈原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鹤鸣 诗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孔雀东南飞 汉无名不久望君来 。
君当作磐石氏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
古莫买妾行 曹邺 千扉不当路,未似开一门 。
若遣绿珠丑,石家应尚存.石鼓歌 韩愈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
秋浦歌十七首 李白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