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交互是什么意思 古诗词的词是什么意思( 四 )


如果将此字读作hè,那就会使“和”字涂上“跟从”或“依照”的色彩 。
这样做,显然与诗人笔下的情景不合 。
说来也巧,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语文试卷中就有一道判断选择题 。
它要求考生判断“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是否正确 。
其标准答案认定:以上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我们的判断 。
第二、“镜未磨”究竟应作和解释?对第二句中“镜未磨”的解释有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
我觉得,搞清楚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明白“镜未磨”究竟是什么样 。
《淮南子.修务训》上这样说:“明镜之始蒙然未见形容也,及拭之以玄锡,磨之以白毡,则须眉微毛可得而察 。
”意思是说,铜镜一开始的时,镜面暗淡无光,还不能照出人的面容,只有在镜面敷上一层反光剂氧化锡(或谓水银),再用白毡打磨(即抛光),才能光洁明亮 。
由此可见,诗中的“镜未磨”,当是指铜镜未经打磨暗淡无光的样子 。
若简单地将“镜未磨”解释为水面无风,波平如镜,突出的是湖面的平,就与古代的铜镜尚有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多种形制的事实并不完全相符 。
所以我以为,“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还是理解为“无风的湖面就如同未经打磨的镜面一般暗淡无光”为妥 。
这样解释,既与当时湖面上光线不足,水波不兴的情境相合,也与诗人置身于特殊的观察位置——岳阳楼月夜俯望洞庭之所见相符 。
第三、“青螺”究竟是何物?最后一句中的“青螺”究竟是何物呢?也有两种说法 。
有人说,“青螺”是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是古代妇女画眉所用;也有人说,“青螺”就是青色的田螺 。
首先应当肯定,不管是那一种说法,它们都是以“青螺”的形象来比洞庭湖中的君山,这一点是肯定的 。
比较以上两种对“青螺”的说解,我以为,后一种说法更为直接,更加具有原创性 。
为什么人们会把“青螺”释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是古代妇女画眉的用品呢?这很可能是受神话传说的暗示 。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 。
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 。
这件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 。
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 。
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
说来也巧,雍陶也曾写过一首《题君山》,其诗曰: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
读雍诗,我们不难发现,诗人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
与刘禹锡的《望洞庭》相比,可以说,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刘禹锡的《望洞庭》是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而雍诗则是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
人们说,对比之下,细微的差异可能会更加清楚 。
展开
20首古诗加赏析2.江 雪千山鸟飞约,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 。
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 。
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
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 。
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 。
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 。
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 。
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 。
这首诗,也不例外 。
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
3、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