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苏轼诗词 苏轼《春夜》全文( 三 )


穷人是不会把家里搞的香喷喷的 。
“漏声残”,形容已经很晚了 。
古人用漏壶测算时间,一个漏壶的水快滴完了,那表示时间已经过去很多了 。
苏轼《卜算子》用过“漏断人初静”,也是用“漏”在写夜,基本上中国诗词里写“漏壶”都是在写夜 。
(不过苏轼是“漏断”,比王安石更绝啊,所以苏轼这首词比王安石这首诗有名多了,呵呵,玩笑) 。
第二句“翦翦轻风阵阵寒”,“翦”,原意是指整齐的羽毛,这里是用来形容寒风料峭 。
这句基本上描写风的“轻”“寒” 。
从这句,也才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写“春” 。
因为只有春风才“风轻且寒”,夏风凉习,秋风萧杀,冬风凛冽 。
实际这句也是比较“庸俗和普通”的 。
两句合起来,是先“夜”再“春”的 。
不是先“春”再“夜” 。
(所以,这其实也看出王安石写诗功底的“薄弱”,起码不如杜甫,看看杜甫的《春夜喜雨》,人家才是真正的“春夜”呢,又是玩笑啦 。
)第三句“春色恼人眠不得” 。
这句非常不错,算是比较出彩的 。
因为中国诗里写春色,一般是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主流 。
一是赞赏喜爱和眷恋的,一是哀叹惋惜和感慨的,其实也是爱春色,但就是提前担心它流走 。
王安石在这里算是别出心裁,表示“春色恼人” 。
为什么恼人呢,肯定背后有玄机啦 。
什么玄机呢,作者在诗里未点名,那我们可以根据这句来推断,肯定是有样东西,让作者觉得比欣赏“大好春色”更值得用心思记挂的 。
那是什么?——亲人 。
(不过老实说,如果真不是有这么所谓材料来记载的话,鬼知道王安石思念的是亲人啊!)第四句“月移花影上栏干” 。
“月移花影”,看多了很多诗词都这么写,所以搞不清谁是原创了 。
也所以这句在诗词的品鉴是属于“俗词俗句”的,但景色不错,有月有花,影动花凝 。
这句诗间接表明,作者是一直没有睡的,看着花影从庭院移到栏杆 。
夜更深沉,人却始终难眠,为什么会这样啊,因为思念很深啊 。
总结:诗作因为“春色恼人”一句,呈中等稍稍偏上水平 。
用的手法,都是中国诗词中惯用的含蓄、委婉等风格,使用借代、意向名词等表达手法 。
根据所给诗句猜成语苏轼《春夜》诗中有七绝·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 。
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七绝·上元侍宴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
七绝·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
五绝·守岁诗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 。
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
七律·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
七律·儋耳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
七律·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
七绝·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七绝·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七绝·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词·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词·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 。
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