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校本古诗词教案 小学三年级校本教案( 三 )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百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
教学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收集、背诵以前学过的他写的古诗 。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诗人纳兰性德,阅读他们的作品 。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不好?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思念家乡) 3、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呢? (月亮) 月亮象征着团员之意,所以诗人写的思乡诗中,常常提到月亮 。
但并不是所有人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的,熟悉的景物,特殊的节日,都会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
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体会一下,是什么勾起作者的乡愁呢? 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用自己的方式读古诗 。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 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 2、刚刚同学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我们一块儿来读一读吧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齐读 。
) 3、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 4、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
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
5、同桌之间互相读与练说 。
6、小结: 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
7、那就用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 。
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
可为什么诗中只有一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一下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
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9、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手指课题“船”字)(生答: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 (生答:绿色),让作者那么明显地感受到──(生答:春天到了、来了) 10、你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哦,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
(感受到春天就单单是个“绿”也各有各的美;这个“绿”有着层次美,远近各不相同;”绿”也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1、同学们理解的多准确呀!把你感受到的“绿”再读出来吧 。
(分男女生赛读 。
) 12、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
13、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14、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更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 我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 15、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 。
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 引导从课题的船停泊在“瓜洲”“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
2、你能到这个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
3、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引导从“一水间”“只隔几重山”“又”“何时找我还”这些词句理解 。
4、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呀!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块再来感受一下诗人的情感吧 。
2、有感情地读 。
3、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人们对这首诗如此偏爱? 4、背诵课文,我们下堂课时检查大家背诵的情况 。
第二课时 一、背诵课文,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相信同学们都已经理解背诵了 。
下面我们请同学们来背一背 。
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