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过去的古典诗词 与过去告别的句子古诗( 四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
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 。
【告别过去的古典诗词 与过去告别的句子古诗】
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 。李叔同是我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先驱 。
接受了欧洲音乐文化的李叔同,把一些欧洲歌曲的现成曲调拿来,由他自己填写了新词 。
这些歌曾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 。
曲调带着强烈的外来色彩,歌词带着浓重的旧体诗词的韵调,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的歌 。
李叔同用这样的歌完成了启蒙者的历史任务 。
李叔同不仅是中国“学堂乐歌”最为杰出的作者,而且较早注意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作为学堂乐歌的题材 。
他于1905年编印出版的供学校教学用的《国学唱歌集》,即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的 。
其中的《祖国歌》,还是当时为数较少、以中国民间曲调来填词的一首学堂乐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
不久他东渡日本,学习西方音乐、美术、戏剧理论,主攻钢琴 。
曾创办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 。
同时发表了《我的国》、《隋堤柳》等怀国忧民的乐歌 。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 。
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 。
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
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已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 。
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
丰子恺版 李叔同《送别》手迹似未留存 。
《送别》最初发表版本见于裘梦痕、丰子恺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 。
此书收入李叔同作词作曲或者填词的歌曲作品十三首 。
1927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
有人说此书在1921年出版,是错误的 。
此书的歌词字体不是标准印刷体,而是手写体 。
书写之人可能是编者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丰子恺(1898~1975)是李叔同的高足,与李叔同关系深厚 。
在1918年李叔同出家后,二人来往也十分密切 。
根据丰子恺年谱,1927年秋李叔同还曾在丰子恺家中小住 。
丰子恺曾向人推荐,李叔同的“作曲和作歌,读者可在开明书店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窥见” 。
因此,这个版本的可靠性无可怀疑,应视为正宗原版 。
丰子恺版在传播过程中,曾发生个别错讹 。
“一觚浊酒”之“觚”,有“瓢”、“壶”、“杯”、“樽”等几种误植 。
“觚”与“瓢”字形相近,可能在传抄过程中被错认 。
但“觚”为古人盛酒的器具,“瓢”为农人从水缸舀水或者从面缸取面的器具,岂能混淆和替代 。
“壶”与“觚”(音孤)音接近,“觚”变为“壶”,当是传唱过程中听差所致 。
而“杯”、“樽”之讹传,传唱者记忆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大 。
林海音版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在其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中两次提到《送别》这首歌 。
她记录的《送别》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
林海音版和丰子恺版差别较大 。
有人认为这是林海音记忆错误或者对原词记忆不全,以杜撰填充 。
对此说法我不以为然 。
以林海音对童年往事的记忆能力,她断不会忘记她一生都非常喜爱的《送别》这首歌的歌词 。
我以为,林海音版的《送别》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 。
它曾经作为林海音在北京读书的那所小学在毕业典礼唱的仪式歌曲 。
- 草地美景诗词语言 过雪山草地诗词
- 过年古诗词2016 过年的古诗词
- 京牌价格黑市2020 「个人京牌结婚过户价格」
- 回忆以前的古诗词 描写美好回忆的古诗词
- 苏轼写难过的诗词 苏轼在杭州写的诗词
- 逢年过节打灯的诗词 写夜景灯光璀璨的诗词
- 难过的古诗词 无奈伤心难过的古诗词
- 春将至诗词 寒冬过后春将至的诗句
- 山谷的诗词 跨过大山的诗词
- 忆往昔 古诗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