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诗词卡 端午节诗词( 五 )


描写端午节的七绝诗歌(两首) 端午 文秀(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端午节的诗歌七绝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
传说一、纪念屈原说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
渔夫们划起船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 。
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鱼龙虾蟹吃,人们纷纷往江里扔饭团、倒雄黄酒 。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
纪念屈原说在所有民间传说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谭绍兵学者对这一说法进行了一系列论证 。
黄榴丹也认为虽说法众多,但纪念屈原说仍占主流地位 。
二、纪念伍子胥说在我国江苏、上海、浙江一带的吴国故地,一般认为端午节是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 。
伍子胥因为谗言被夫差赐死,夫差令取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
苏州科技大学戈春源教授曾表示,中国的端午节纪念的5个人,其中屈原名气太大,人们才逐渐把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但他认为龙舟竞渡起源于纪念伍子胥 。
《荆楚岁时记》 的作者宗懔更是直截了当地说,竞渡是“斯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 。
三、纪念曹娥说在浙江的东部地区,当地居民把端午节看作是纪念孝女曹娥 。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
四、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说华夏民族是龙图腾的崇拜者,闻一多先生在其所作的《端午考》 中认为,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 。
古时候我国长江及其以南大部分地区,五月江河都会涨水,人们就把希望寄托在掌管水的龙的身上,祈祷一年风调雨顺和行舟安全 。
闻一多先生还举出了与端午节俗有关的民间传说,大体上牵涉到四位古人,介子推、勾践、屈原和曹娥 。
愈到后来,屈原就愈超过其他人,成为端午节的纪 念对象 。
五、夏至说学者黄石 、何新 等认为,端午之节,起源于上古之“夏至节” 。
上古以“夏至”(坤日)与“冬至”(乾日)为一年之两大节日古,上古的夏至节,是殷商古历的新年 。
同样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 提出三个主要理由:(1)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 。
(2)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
(3)《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
”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
六、恶日说有些学者认为端午是“恶日”的观念较为古久 。
《夏小正》 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
”《大戴礼》 中写道 “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 。
农历五月五日所生的孩子也被看作是不祥之兆,多被父母遗弃不养 。
孟尝君 在五月五日出生 。
其父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
”东晋大将王镇恶 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 。
可见从很早起,人们就普遍认为五月是恶月,重五之日更是恶日 。
这样,在这一天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