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诗词特色 苏东坡关于吃的诗词( 六 )


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 。
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 。
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
”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
苏轼词作鉴赏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
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
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 。
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 。
“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 。
“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 。
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 。
他又以此比拟他“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 。
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 。
以上五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今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 。
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 。
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 。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
苏东坡诗词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宋词鉴赏之苏轼 苏轼对宋词的贡献主要是在于: 一、扩大了词的题材,他的词题材丰富,有怀古、感旧、记游、说理、抒情、咏物等等,古人云:“东坡词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 二、提高了了词境,词风多样化,有婉约柔美,亦有奔放豪迈、倾荡磊落之作,这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他始创了豪放词风; 三、他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以诗为词,这是一大变革,这又主要表现在他用题序和用典故; 四、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词变成了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
词与音乐的关系历来也是词家研究的重点,词起源于唐代的燕乐、敦煌曲子词,本事和歌而唱的,自宋以降,士大夫文人视词为小道,也是因为这不过是人们闲暇之余消遣而填的音乐小调,苏轼的这一尝试是个很大的创新 。
●阳关曲·中秋月 暮云收剧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苏轼词作鉴赏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 。
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 。
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 。
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 。
“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