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山诗词 当代诗词( 四 )


如此名山 , 酷爱如画山水的中国诗人们自然不会惜墨 , 他们为庐山留下了一首首壮美的诗篇 。
这些诗篇不仅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 , 也是我们考察庐山昔日的人文.地理.景观的宝贵财产 。
今天的庐山 , 风景秀丽依然 , 这使它赢得了一系列殊荣: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中国首批4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全国卫生山、全国安全山、国家地质公园、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世界遗产地(我国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庐山在今人的品评中屡屡折桂 , 成为驰名遐迩游人趋之若骛的旅游胜地 , 那么古人眼中的庐山又如何呢? 中国田园诗人的开山鼻祖陶渊明晚年曾经隐居庐山 , 与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 他辞去县令后的晚年是在“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的幽静闲适中度过的 , 其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江西庐山 。
陶渊明在这一段时光中留下了许多赞美庐山景色的诗歌 , 这些诗歌清新自然 , 开我国山水田园诗之先 , 他“书生耕田”的意气与傲气 , 更是成为千百年来后人高山仰止的丰碑 。
他在《归园田居》中写到: 种豆南山下 , 草盛豆苗稀 。
晨兴理荒秽 , 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 , 夕露沾我衣 。
衣沾不足惜 , 但使愿无违 。
可以想见他的居所 , 必然百草丰茂 , 人迹罕至 , 以至于“道狭草木长” 。
诗中最令人称奇的是“夕露沾我衣”这一句了 , 大意是借着月光种豆归来 , 在草丛中行走的时候不知不觉被露水粘湿了衣裳 。
露水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水汽条件好 , 二是下垫面温度比较低(低 , 指与露点温度比较) 。
当水汽条件成熟 , 下垫面温度接近或等于地表露点温度(可用1.5米处露点温度代替)时 , 露水就非常容易形成 。
在早晨或是大雾弥漫的天气 , 或许“露沾我衣”不足为奇 , 但明明是早起种豆直至傍晚 , 豆子在春夏之交生长 , 盛夏成熟 , “带月荷锄归”说明他那个时候刚刚从豆田悠悠而归 , 时间应该不是很晚 。
春夏之交的傍晚 , 以现在的北京时间计 , 大约也就是晚上八点的光景 。
江南水乡平原 , 一般夏天的晚上在十点以后气温才会逐渐下降至露点以下 , 而在庐山陶渊明的田园居所 , 晚上八点钟水汽就开始冷凝成露 , 可见庐山的水气非常丰富而山区气候与平原地区的不同 。
庐山北依长江 , 东南毗临鄱阳湖 , 西南部与丘陵山区相连 , 初夏开始盛行于我国东南部地区的东南季风为庐山带来了大量的水汽 , 而高山上散热较快 , 昼夜温差大 , 相应的傍晚气温下降得也快 , 这是庐山上露水形成时间较早的地理条件 。
此外 , 露珠的形成要有一定的天气条件 。
一般大气稳定 , 风小 , 天空晴朗少云 , 地面上的热量能很快散失 , 温度下降 , 这样的天气会有利于露水的形成 , 当水汽遇到较冷的地面或物体时就会形成露水 。
“带月荷锄归”表明是一个月朗星稀的大好天气 , 有利于露水的形成 。
可见 , 一首清新自然的诗歌里面 , 不仅包含了对自然现象的描述 , 还与一定的科学规律相符合 。
古诗歌对于古气候研究的价值可见一斑 。
庐山以“云雾”而闻名遐迩 。
这“云雾”又分为二 , 其一就是庐山云雾茶(古称“闻林茶”) 。
古人云 , “仁者乐山 , 智者乐水” , 事实上 , 上好的茶叶一般都出产在有山有水的地方 , 这些地方水汽丰富 , 山地昼夜温差大 , 茶树撷英取华 , 出产的茶叶自然内涵丰富非凡品所能及 。
庐山云雾茶因茶树皆生长于云雾弥漫的山腰 , 故名 。
据旧山志记载:庐山种...
诗人赞美庐山的诗词?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一】西登香炉峰 , 南见瀑布水 。
挂流三百丈 , 喷壑数十里 。
欻如飞电来 , 隐若白虹起 。
初惊河汉落 , 半洒云天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