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诗词的文脉解析 延续诗词的文脉( 五 )


押韵的类型很多,现在流行的主要是aabb(随韵)abab(交韵)abba(抱韵) 。
我认为每一首诗歌应该有一定的拍节 。
贯穿一节(至少两句/行) 。
甚至可以通过读 。
节奏就是拍子普遍化的统称 。
第二,音顿 。
音顿经常被与拍子混淆 。
再例如,学习现代诗歌音乐论的最根本目的是把音乐的美感恰当的运用到诗歌中去 。
使诗歌的音乐感觉更接近诗歌本身的文字感觉,被读者赋予诗中文字的第二种含义、i却更适合矜持住感情 。
感悟诗歌中韵脚变化所造成诗歌感情的变化更有利于诗歌的学习,并想挣拖出来重归希望变得轻松的感受 。
音韵的运用对凝聚诗歌的语言有功不可没的意义,按照诗中思想情绪的波动而变化的、阳平(填平)上声去声入声(填仄) 。
其中入声是方言字 。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简单阐述 。
而一首以三字顿收尾为多数的诗,诗歌的调子则更倾向于写抒情诗歌 。
第三,音韵脚,节奏 。
古人写韵文时,是根据韵书的规定 。
以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诗歌音乐性、与格律是基本统一的 。
其中格律更强调对诗歌的整体把握 。
和谐是立文之本,若天然为上 。
把握诗歌在形式美首先要注意营造自然气氛 。
总之,我觉得他们本质的区别是音顿更...
2018国考申论热点:延续中国文脉,怎么来讨论??《如梦令》1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此时会留恋自己喜爱的即将消逝的春日美景,惋惜美好时光的短暂,这闺中寂寞愁绪的背后,隐然飘荡着一丝少女“思春”的情怀. 昨夜一场“雨疏风骤”,摧残海棠,催送春天归去,敏感的词人不用到户外观察,用细腻的心灵去感觉,就能知道肯定是一幅“绿肥红瘦”的狼藉景象 。
以淡淡的愁怀去体察自然景致的细微变化,也是由词人的特定心境决定的 。
昨夜的饮酒入睡,是否有什么宽慰不了的私人情怀呢?结合下文对春日景色渐渐离去的着急,不难体会出少女对自己虚度闺中光阴的焦虑 。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
”(《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这一份对青春美好年华的珍惜,是古往今来的感情敏锐细腻的女子所共有的 。
古代女子的唯一好出路就是寻觅到一位如意郎君,嫁一位好丈夫 。
所以,少女珍惜青春年华之时,就抑制不住内心的丝丝缕缕的“思春”情怀,李清照也不例外 。
日后,李清照对自己的婚姻有如此深沉的一份情感投入,在早期这些伤春伤怀的作品里已经可以看出端倪来了 。
这首词的构思也十分巧妙,词人用对话构成情感的递进深入,用粗心的“卷帘人”来反衬自己的敏感细腻,将少女幽隐不可明说的情怀含蓄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
词中所表达的意境,前人、今人诗词中也屡屡涉及 。
盛唐孟浩然《春晓》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眠是舒适的,酣恬沉睡的诗人不知拂晓已到,是处处啼鸟声惊醒了诗人 。
春天清晨的勃勃生机透过“啼鸟声”显露出来 。
醒来后,诗人立即想起昨夜的风雨,于是便关心有多少花瓣被催落 。
诗人听闻啼鸟声的欣喜,对落花的关心,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
这首五言绝句着重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春晓之际的舒适甜畅,语意缓缓,对“花落”的担忧也是淡淡而来,渐见深情的 。
晚唐韩偓将这一番诗意改用问句表达,《懒起》说:“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
”对落花投以更多的关注,但“侧卧”的从容姿势说明诗人的心情并不那么紧张迫切 。
与李清照同时的大词人周邦彦也有过类似的艺术构思,其《六丑》说:“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
”吐辞典雅的词人,将落花比拟作“楚宫倾国”般的美人,语意又婉转一层 。
李清照的词显然直接从韩偓作品中变化而来 。
这种被他人反复表述过的诗意,李清照出之以全新的构思 。
对话的双方身份明确了,反衬的作用更加明显 。
“绿肥红瘦”的比拟,令人耳目一新 。
小词用语浅近平白,语意却深沉含蓄,表现了花季少女的朦胧淡约愁思 。
宋人对这首词就非常赏识,《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说:“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 。
小词云:(词略),‘绿肥红瘦’,此语甚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