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诗词的文脉解析 延续诗词的文脉( 六 )


”《藏一话腴》甲集卷一则说:“李易安工造语,如《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 。
” 《如梦令》2 李清照有《如梦令》词,描述自己少女时代的生活,是最好的文献资料 。
词云: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这里的“溪亭”、“藕花”、“鸥鹭”都是泛指,是李清照某次出游时的所见所闻 。
这时,李清照应该已经来到汴京父亲的身边,歌词所写的是汴京周围某处的景色 。
这首词记载了李清照自在浪漫的闺中少女生活 。
词写自己由于醉酒贪玩而高兴忘归,最后误入“藕花深处” 。
由于不期而来的划船赶路少女,却把已经栖息下来的“一滩鸥鹭”吓得四下飞起 。
小词的笔调极其轻松、欢快、活跃,语言朴素、自然、流畅 。
令人诧异的是一位大家闺秀,居然可以外出尽兴游玩到天色昏黑,而且喝得酩酊大醉,以致“不辨归路”,“误入藕花深处” 。
迷路之后,没有迷途的惊慌,没有归家惟恐父母责怪的惧怕,反而又兴致勃勃地发现了“鸥鹭”惊起后的另一幅色彩鲜明、生机昂然的画面,欢乐的气氛洋溢始终 。
这样自由放纵的生活对少女李清照来说显然并不陌生,也是充分地获得父母家长许可的 。
否则,只要一次严厉的责骂,美好的经历就可能化作痛苦的记忆 。
这首词显示出少女李清照的任性、真率、大胆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这样的作为及个性与李格非自由的家教、家庭环境的宽松密切相关 。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中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过一段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
”今人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则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 。
此则所云,显非事实 。
”(第25页)王说甚是 。
这首词肯定不会写于新婚后不久 。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34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这首词应该作于这...
城市文脉意味着什么?谭跃委员:城市文脉就像血管,里面流淌着文化血液,让不同的城市展现出不同的面貌 。
比如北京的端正大气、上海的中西结合、杭州的古韵留长,各有特色 。
这些城市不仅有古代文化的传承,也包含了现代市民文化中提炼出的新精神 。
城市文脉如空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气质 。
吉狄马加代表:城市的出现是文明的成果 。
人类群居化、社会化的过程,就是非常重要的文明历史延续过程 。
在城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人们会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哲学思想、道德观念等,深刻地和城市发展融为一体 。
因此,任何一个城市都蕴含着各自的理念,产生出城市本身所具有的精神文化历史,即所谓的城市文脉 。
李掖平委员:以北京为例,从皇家文化、官场文化、士林文化,到庶民文化和市井文化,再到只有京城独有的会馆文化和科考文化,都具有浓郁的北方民俗特色,它们共同融汇组成了北京的文脉 。
我认为,城市文脉就是城市文化的历史记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血脉与传承 。
城市是历史形成的,城市文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座城市社会文化的荟萃、建筑精华的汇集、科学技术的结晶等方面 。
城市文脉经过历史岁月的磨砺、淘洗和筛选,又融汇了当代社会生活的时尚元素,它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灵魂的体现 。
...
毛泽东-《七律 长征》诗词赏析七律·长征诗人:毛泽东 朝代:近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注释】(1)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
(2)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
(3)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
(4)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