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的作用

古诗词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的作用

求古诗词中的细节描写诗句 在杜牧的笔下,仅凝结成四句小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
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
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
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 。
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 。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的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
元稹的小诗《行宫》,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 。
诗云:“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 。
”《养一斋诗话》称它:“一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 。
”下列小诗,都是以细节描写为中心组织全篇,显得摇曳多姿,昭畅述情,各显其妙: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
——李端《听筝》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窝 。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
——张佑《咏内人》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刘禹锡《乌衣巷》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张籍《秋思》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欣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皆以陆为名 。
——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城南倒社下湖忙,阿老龙钟七十强 。
犹有嫁时尘埃镜,东涂西抹不成妆 。
——陆游《阿老》
古诗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主要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 。
【手法解析】1、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
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
公子家 聂夷中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
[注 释] ① 公子:封建贵族家的子弟 。
②西园 指公子家的花园 。
③青楼:泛指华美的楼房。
在此指花 园 中 的 道 路。
④ 恶 草 : 杂 草。
[翻 译] 公 子 家 的 花 种 满 了 整 个 花 园,花 开 了,遮 住 了 花 园 的 路。
一 棵 禾 苗 在 花 儿 旁 边生 长 出 来。
公 子 以 为 禾 苗 是 恶 草,便 顺 手 将 禾 苗 拔掉 了。
【析】此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锦衣玉食、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的形象 。
2、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
3、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