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的作用( 二 )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
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 。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
比如虞世南的《蝉》中赋予“蝉”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 。
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 。
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 。
4、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
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 。
例如: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
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 。
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
又如: 鸟鸣涧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以动写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反衬出了春涧的幽静 。
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
5、烘托 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
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
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
6、对比 。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
请看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
古诗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在杜牧的笔下,仅凝结成四句小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的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元稹的小诗《行宫》,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诗云:“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养一斋诗话》称它:“一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下列小诗,都是以细节描写为中心组织全篇,显得摇曳多姿,昭畅述情,各显其妙: 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听筝》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窝.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张佑《咏内人》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欣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皆以陆为名. ——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 城南倒社下湖忙,阿老龙钟七十强. 犹有嫁时尘埃镜,东涂西抹不成妆. ——陆游《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