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基本知识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五 )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
”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
”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
”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
”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 。
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
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 。
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
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1.比拟 。
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 。
”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 。
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
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古诗词基础知识】作业帮一、什么叫诗歌 “诗”一词,本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经》的简称 。
《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
1、对诗歌的定义: 〈1〉《辞海》: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 。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
〈2〉现代汉语词典: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2、对诗歌定义的诠释(依《现代汉语词典》说) (1)有节奏、韵律的语言 。
旧体诗在节奏、韵律方面有严格要求 。
尤其是唐代的近体诗和宋代的词,在字数、平仄、对仗、用典、韵脚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
①节奏(或称节拍):指声音的轻重缓急与抑扬顿挫,主要表现在语气的间歇停顿上 。
△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诗歌可以没有严格的韵律,但必须有鲜明的节奏 。
郭沫若说:“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
” ②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 。
《辞海》:指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 。
△平仄:汉语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声(现入声字已在普通话中消失) 。
按现代汉语的四声(除轻生)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字在京剧念白中还有: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