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义英雄诗词 侠义英雄( 六 )


只有到了金庸,排纷解难、除暴安良,不再是侠的全部作为,而是一个侠士的本份,不如此便不足以成为侠,而做到了这些则还远远不够,侠还有更高的理想追求,侠要以天下苍生为己念,这才是侠之大者 。
显然,金庸继承了传统的侠意识,并发展光大了它 。
“布衣之侠”到“侠之大者”,这便是金庸的侠路历程 。
在金庸笔下,侠在行为上有了扩大,在人格上有了升华 。
侠在金庸笔下才开始光茫四射 。
“侠之大者”是金庸对传统侠意识的突破与升华,也是对中国武侠文化及整个传统文化的一大贡献 。
小说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
(见《鹿鼎记·后记》)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闲闲书话』 古龙小说的八大特色优点和五大特色优点——叶盛生 八大特色优点 一.视野广阔 我赞同“古龙小说之前无新派”之说法,古龙小说是真正的新派武侠小说,除形式上创新外,创作视野上也完全摆脱了中国传统陈腐思想的枷锁,重视人性的矛盾挣扎 。
我认为古龙之前所有武侠小说都走不出儒家的天空,唯古龙以现代人的思维,扣合了西方与老庄思想,横空出世 。
古龙小说可划时代,我坚持如此说法 。
二.故事吸引 (...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剌秦王这—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反抗暴秦、勇于牺牲的精神 。
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侠义英雄荆轲的形象 。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 。
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
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 。
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死 。
故事内容秦王嬴政重用尉缭,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进攻 。
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 。
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他见秦王嬴政决心兼并列国,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 。
他恨透了秦国,一心要替赵国报仇 。
但他既不操练兵马,也不打算联络诸侯共同抗秦,却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 。
他把家产全拿出来,找寻能刺秦王嬴政的人 。
后来,太子丹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 。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过了两年,秦国大将王翦(jiǎn)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一直向北进军,逼近了燕国 。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荆轲 。
要他去刺杀秦王 。
荆轲说:“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边,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们是向他求和去的 。
听说秦王早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县一带) 。
还有秦国将军樊於期,现在流亡在燕国,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他 。
我要是能拿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他一定会接见我 。
这样,我就可以对付他了 。
”荆轲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说:“我有一个主意,能帮助燕国解除祸患,还能替将军报仇,可就是说不出口 。
” 樊於期连忙说:“什么主意,你快说啊!” 荆轲说:“我决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见不到秦王的面 。
现在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你,如果我能够带着你的头颅去献给他,他准能接见我 。
” 樊於期说:“好,你就拿去吧!”说着,就拔出宝剑,抹脖子自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