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研究名家 名家劝学的古诗词( 六 )


诗歌充满着神奇瑰丽的想象,洋溢着楚地特有的文化浪漫 。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运用这种诗歌形式,创作了古代文学史上第一抒情长诗《离骚》,优美动人的《九歌》十一篇,言志述怀诗《九章》九篇,以及《天问》等,共25篇楚辞作品 。
屈原的后继者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
《离骚》作为楚辞艺术的颠峰之作和代表,在文学史上与《诗经》并称“风骚”,垂范于后世 。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游说之士蜂起 。
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了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写作了大量以说理透辟、逻辑严密、言辞锋利、善用比喻为特点的论说散文,又称诸子散文 。
诸子散文各具特色:《论语》雍容和顺富有哲理性、《孟子》雄畅犀利富有鼓动性、《墨子》朴实谨严富有逻辑性、《荀子》淳厚富赡富有学术性、《韩非子》峻峭透辟富有政治性、《老子》玄妙精警富有思辨性、《庄子》汪洋谲怪富有浪漫性 。
在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当数《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 。
与诸子散文辉映一时的,是以记言记事为主的历史散文 。
《左传》、《国语》和《战国策》,或以年为序,或以国为别,多出于各国史官之手 。
其中许多优秀篇章,情节曲折,人物生动,剪裁得体,有很高的艺术性,如《左传》中的《鞍之战》、《郑伯克段于鄢》,或叙述激烈的战争进程,或表现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在叙事写人方面均很出色 。
《战国策》中的人物形象更有个性光彩,描写技巧愈加高明,是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一部 。
秦代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二世而亡,几乎无文学可言 。
除留存下来少数歌颂秦皇功德的刻石文字外,李斯《谏逐客书》是这一时期少有的优秀散文篇章 。
两汉崇文,大一统的鼎盛帝国,要求用文学来歌舞升平 。
于是一种以铺写帝王和都市生活为主的文学样式——辞赋便应运而生 。
赋是两汉最流行的文体,是一代文学的标志 。
其体式导源于荀子的《赋篇》,并吸收了楚辞的某些形式要素而形成的 。
汉初贾谊、淮南小山的赋,尚未脱楚辞形迹,被称为骚体赋;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汉代大赋的形式格局;至汉武帝时代,献赋诵赋风气大盛,产生了一大批赋家 。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极写帝王苑囿之盛、田猎之乐,稍后的扬雄,有《甘泉》、《羽猎》诸赋 。
这些赋写得铺张扬厉:多以歌功颂德为宗旨 。
到了东汉,班固的《东都赋》《西都赋》,张衡的《东京赋》《西京赋》仍是散体大赋中的煌煌巨作 。
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帝国强势不再,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用辞赋来抒情志、来刺时世 。
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等是这方面的名作 。
他们的创作突破了大赋原有的体制,对以后魏晋时期的抒情小赋和唐宋时期的散文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 2 中国文学史发展简史 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中的民歌 。
乐府本是国家音乐管理机构,负有采编民歌民谣,配乐演唱的职能 。
后人将乐府机构配乐演唱的歌称名为汉乐府诗 。
汉乐府民歌和《诗经》是一脉相承的,《诗经》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乐府以“感于哀...
关于唐诗宋词的古诗词鉴赏书推荐几本王力 《诗词格律》袁枚 《随园诗话》王国维《人间词话》周振甫《诗词例话》诗词格律(中国古典诗词的形式规范)中国古典诗词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集合 。
在形式上,比较注重声韵之美与对仗之美,由此产生了诗词格律的规范要求 。
它涉及中国文体学、音韵学、词学、音乐学等多方面的学科,是中国古人对形式美高度关注后的产物 。
《诗词格律》是诗词常识名家谈系列丛书,由王力所编著,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发行 。
书中所讲的诗词格律,大部分是前人研究的成果,也有一些地方是著者自己的意见 。
由于它是一部基本知识的书,所以书中不详细说明哪些部分是某书上叙述过的,哪些部分是著者自己的话 。
《诗词格律》着重在讲格律,不是诗词选本,所以对于举例的诗词,不加注释 。
所引诗词的字句,也有版本的不同;著者对于版本是经过选择的,但是为了节省篇幅并避免烦琐,也不打算在每一个地方都加上校勘性的说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