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小序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 三 )


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 。
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 。
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 。
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就全词来讲 。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 。
“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 。
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 。
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 。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 。
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 。
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 。
“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 。
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 。
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
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 。
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 。
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 。
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 。
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
高中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念奴娇?赤壁怀古》1.试各用三字概括这首词上下片的内容 。
上片:咏赤壁 下片:怀周瑜 鉴赏诗歌,可以从题目入手把握思路:从词题看,这是一首怀古词,在赤壁怀古 。
怀古题材的诗词,一般思路是先写古迹现在的情景,再抒发感慨 。
这首词也是这样,上片主要写景,兼怀古人;下片怀古人,再发感慨 。
2.上片写了赤壁景色,都写了哪些景?大江,故垒,乱石,惊涛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这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是传颂千古的名句,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由江水而岁月,由岁月而人物,设置广阔空间、悠远时间背景 。
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传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