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祖国风景的古诗词 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词( 四 )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
忆江南①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
【作者】 772-846,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 。
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 。
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
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 。
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
【注释】 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
分单调、双调两体 。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
②谙(音安):熟悉 。
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
【品评】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
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
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
展开
描写祖国山水风光的古诗词轻舟已过万重山 。
泥融飞燕子 。
千里江陵一日还,遍插茱萸少一人 。
课外描写景色的古诗: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 。
两岸猿声啼不尽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沙暖睡鸳鸯 。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早发白帝城 李白 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 。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遥看瀑布挂前川,多少楼台烟雨中 。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 。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
林表明霁色 。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
课内思乡的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城中增暮寒,春风花草香 。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飞流直下三千尺,江上秋风动客情 。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疑是银河落九天 。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麦花雪白菜花稀 。
孤帆一片日边来,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
关于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1、《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2、《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描写祖国风景的古诗词 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词】

3、《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4、《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5、《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