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雨的美好诗词歌赋 寓意美好的诗词歌赋( 三 )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
四川乐山人 。
1914年赴日本留学 。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并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 。
1914至1923年,郭沫若先后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学习 。
初到日本时,异国生活中所受的民族歧视,个人婚事的失意,使郭沫若陷于消沉苦闷之中 。
他因此读《王文成公全书》,深受王阳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 。
同时,王阳明学说又把他导引到老庄哲学、孔子哲学和印度哲学 。
此时郭沫若接触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感受到清新恬淡的风味,由泰戈尔进而接触印度古诗人伽毕尔 。
后来他又喜欢德国诗人海涅、歌德,由歌德又导引到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著作,“对于泛神论和思想感受着莫大的牵引”(《我的作诗的经过》) 。
“五四”时期,他还喜欢过康德、尼采,并接受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厨川白村的文艺理论,以及当时颇流行的新罗曼派和德国新起的表现派的影响 。
中外诸家的多种影响,使郭沫若前期思想呈现出异常复杂的情况 。
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 。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
1927年,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前夕,他写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在人民群众中产生重大影响 。
同年,参加南昌起义,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28年旅居日本,抗战开始,回到中国,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
这一时期他所著的《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投降政策,激励了革命人民的斗志 。
1944年发表《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历史经验,当时被定为中共整风学习文件 。
1949年北平解放后,被选为全国文联主席 。
继续进行文艺创作,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 。
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
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
段落大意 全诗分三段:1.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 。
2.第二节写天上的街市 。
3.三、四两节,由天上的街市进而想象天上的生活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
因为作者正是痛恨黑暗现实,才觉得美好的世界只有在天上,才想象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美好,在这样的想象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告诉人们理想的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其目的在于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
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 。
写作特点 联想的自然,想象的丰富,意境的美妙,语言的优美,是这首诗的特色 。
这首诗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勾画出美好的意境 。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如由明亮的街灯联想到无数的明星 。
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
如天上的街市美丽属于想象,由街市再想到人,想象牛郎织女怎样过着自由自在美好的生活,更是进一步的想象 。
这样,作者从人间写到天上,创造出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 。
诗歌语言的精练优美也是一特点 。
街灯与星星都远远地在夜色中放明,视觉感受极相近似,诗人由此落笔,把地上天上融成一片,进而放纵想...
形容“生活美好”的诗词歌赋或者成语诗歌:作品内容年代:现当代作者:郭沫若作品:天上的街市内容: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
我想那缥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 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
我想那隔河的牛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
写作背景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回国 。
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