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字开头诗词 者字开头的诗词

感字开头诗词 者字开头的诗词

是 字开头的诗句是离愁 —— 五代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非成败转头空 —— 明 ·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气所磅礴 —— 宋 · 文天祥《正气歌》是殆有养致然尔 —— 宋 · 文天祥《正气歌》是处红衰翠减 —— 宋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以见放 —— 先秦 · 佚名《渔父》【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相见欢 【内容】:无言独上西楼 , 月如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 剪不断 , 理还乱 , 是离愁 , [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2]离愁:指去国之愁.[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 , 另有一种之意.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 ,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 , 如作于归宋以后 , 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 , 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 , 并非无语可诉 , 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 , 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 , 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 , 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 , 而今他却甘冒其“险” , 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 , 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 , 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 , 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 , 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这里 , “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 , 已无法、也无须分辨 , 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 , 以麻丝喻离愁 , 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 , 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 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 , 或写愁之深 , 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 , 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 ,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 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 , 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 , 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 , 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 , 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 , 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 , 无法驱散 , 历久弥鲜;舌品不得 , 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 , 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 , 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无言独上西楼”:“无言” , 无尽思绪 , 无可倾诉;“独上西楼”:登高问月 , 无人倾诉、心境落寞的行为观照;“月如钩”:寂寞清愁的意象 , 月圆必缺 , 载荷着人生的无常之悲.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种着梧桐树的寂静庭院为秋色笼罩(梧桐 , 古有“梧桐树 , 三更雨”、“疏雨滴梧桐”等句) , “寂寞梧桐” , 似有人树泯合之感;“深院” , 庭院深深 , 音讯隔绝杳无;“清秋”:背景 , 为通篇充溢的“离愁”愁起之由.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3、“剪不断 , 理还乱 , 是离愁”: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别是一般滋味”指离愁 , 即“离愁在心头”之意.如果说前文还用“剪”和“理”的动作对离愁加以形象摹刻 , 本句则将离愁写得无可形状、无以陈述 , 为更深一层的写法 。
【原文】滚滚长江东逝水 , 浪花淘尽英雄 。
是非成败转头空 。
青山依旧在 , 几度夕阳红 。
白发渔樵江渚上 , 惯看秋月春风 。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 , 都付笑谈中 。
【注释】淘尽:荡涤一空 。
渔樵:渔父和樵夫 。
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 。
【鉴赏】这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 , 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