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字开头诗词 者字开头的诗词( 九 )


经典诗词读后感(400字左右)我写诗词作业的时候写的 , 还真有点长....截取一下不知道能不能用 , 希望能帮到你 。
《甘露歌》赏析甘露歌宋·王安石折得一枝香在手 , 人间应未有 。
疑是经春雪未消 , 今日是何朝 。
关于王安石和他的集句诗 , 公道的评论自宋就有 。
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集句自国初有之 , 未盛 也 。
至石曼卿人物开敏 , 以文为戏然后大著 。
至元丰间 , 王荆公益工于此 。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里亦有提及:“荆公始为集句诗 , 多者至百韵 , 皆合前人之句 , 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 。
”由此可以看出 , 王安石对集句诗的深研和发展 , 是具有开先河的意义的 。
《梦溪笔谈》记录了一则佳话 , 大抵是对诗的切磋:“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 , 以谓无人能对 。
王荆公以对‘鸟鸣山更幽’ ……本宋王籍诗 , 元对‘蝉噪林逾静 , 鸟鸣山更幽’ , 上下句只是一意 。
‘风定花犹落 , 鸟鸣山更幽’ , 则上句乃静中有动 , 下句动中有静 。
”这无疑又为荆公的诗词造诣平添了一份独到的注解 。
清人贺棠曾在《转酒园诗话》中批判集句诗“佳则仅一斑斓衣 , 不且百补破衲” , 我在读王安石的这首《甘露歌》时 , 却没有觉得毫无牵强之态 , 反觉得浑然天成 , 词简而情极致 , 意迂而味不薄 , 幽远清新 。
虽是集句 , 乃有取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 不失为一种突破 。
昔闻少陵以天上之曲刺花卿 , 有“此曲只应天上有 , 人间难得几回闻” 。
人间难得一闻竟得闻 , 愈发见得其美妙了 。
诗人是折了一截梅在手 , 幽香淡淡 , 大概也萦绕指间心间 , 心旷神怡 , 才有了“人间应未有”的唏嘘 , “折得一枝香在手”的妙处自然同少陵的“仙乐”有可比之处了 。
再说梅之清高孤傲姿态 , 诗中并没有十分具体的描绘 , 只从折下来的一枝梅吟起 , 但从诗人为之陶醉的清香 , 却可以隐隐觉察她盛开在雪地的样子 , 想象的世界因为这一种描写的缺失反而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 。
仙乐之余韵 , 让人觉绕梁三日 , 冬梅之缕香 , 同样地能攫住心魂 。
这两句 , 不绘其形 , 而传其神 。
这大约就是一种神往了 。
然思绪猛地一扯 , 突然想起 , 这是不是经春未消的雪啊 , 否则哪来这么白这么清冽?雪和梅 , 一直以来都可以说是相互映衬的意象了 。
许浑诗云“素艳雪凝树” , 说的是梅花似雪;荆公亦作《梅花》 , “遥知不是雪 , 为有暗香来” , 花香解惑 。
这种怀疑 , 自古以来就有 , 梅花是公认的白似雪 , 香气浓郁 。
于是这里诗人也有这样的猜测 , 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
“疑是经春雪未消” , 此句直接借用张谓《早梅》中的原句 , 表达与张同样的感受 。
信手拈来 , 前后无一丝牵强 。
紧接着诗人似乎未恍悟 , 仍困在鼻前的幽香中 。
“今日是何朝” , 是自呓还是询问 , 不得而知 。
只知道诗人徜徉其中 , 产生一种飘飘然的时空叠错之感了 。
韩愈曾被贬阳山 , 途中在船上逗留了几天 , 走出船舱忽觉天晴 , 也产生了一种久违的感受 , 像是搅乱了时空 , 不禁发问“今朝是何期” 。
久未逢物 , 突然呈现在面前 , 当然有陌生之感 , 甚至要问是否穿越时空了 。
荆公的感受大抵相同 。
手中的梅白似雪 , 故以为雪未消 , 春天未到 , 而明明香气扑鼻 , 浓厚得还以为人间不多闻 , 错觉自此产生 。
全词以恍惚的发问收尾 , 韵味更加悠长 。
由于此词史料稀少 , 我无法确定这是在什么环境下所作 。
唯一可以推论的 , 是荆公后期的隐居生活中 , 大量的山水田园诗、状物咏志诗代替了之前的政治诗 , 情趣渐露 , 艺术风格偏于雅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