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表现手法趣味 表现手法( 四 )


”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 , 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 。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今昔对比 , 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 。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霜天、残月是冷色 , 江枫、渔火是暖色 , 这是色彩的对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照 。
通过对照写出作者的孤寂飘零之感 。
2.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 , 江风引雨入舟凉 。
忆君遥在潇湘月 , 愁听清猿梦里长 。
”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 , 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 , 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 。
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 , 护落将行去 。
秋白遥遥空 , 日满门前路 。
”前两句写收拾停当 , 即将登程 , 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 , 这是虚笔 。
3.正意反说(反语)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 , 经冬复历春 。
近乡情更怯 , 不敢问来人 。
”写思乡之切 , 却正意反说 , 愈近家乡 , 愈不敢问及家乡 , 担心听到坏消息 , 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 。
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 , 事大如天醉亦休” , 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 , 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 , 表面放达 , 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 。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 , 自觉谏书稀” , 运用反语 , 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 , 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
4.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 , 海燕双栖玳瑁梁” , 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 。
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 , 春日偏能惹恨长” , 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
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 , 淡磨明镜照檐楹 。
东风忽起垂杨舞 , 更作荷心万点声 。
”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美 , 再写风吹动垂杨水落荷叶之声 , 以动衬静 , 动静结合 , 表现了雨后池塘的美丽 。
王维《田园乐(其六)》“花落家童未扫 , 莺啼山客犹眠” , 以声衬静 , 动静结合 , 表现田园幽静安适的特点 。
6.借古讽今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 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 , 多少楼台烟雨中 。
”借南朝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不顾百姓民生的社会现实 。
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 , 计拙是和亲 。
社稷依明主 , 安危托妇人 。
岂能将玉貌 , 便拟静胡尘 。
地下千年骨 , 谁为辅佐臣 。
”诗人借汉朝之事讽刺当朝执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 。
7.直抒胸臆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 , 古来白骨无人收” , 直抒胸臆 , 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
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 , 胜作一书生” , 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
8.借景抒情 , 寓情于景 , 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 间接抒情)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多少绿荷相倚恨 , 一时回首背西风” , 绿荷有恨而背西风 , 以寓情于景的手法 , 写出诗人之恨 , 流露出伤感不平之情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 , 总是关山旧别情 。
撩乱边愁听不尽 , 高高秋月照长城 。
”描写边塞景象 , 寓情于景 , 展现边疆将士的伤感别离之情 。
9.托物言志王安石《孤桐》“明时思解愠 , 愿斫五弦琴” , 托物言志 , 表达了自己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追求以及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