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寄相思古诗词 七夕古诗词( 四 )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
角声催晓漏 。
春意看花难,却上心头 。
行香子 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帘外拥红堆雪 。
长记海棠开后?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曙色回牛斗,关锁千重 。
纵浮槎来,栖鸦归后,暮天闻角,不相逢?忘了除非醉 。
忆秦娥 临高阁 。
沈水卧时烧 。
烟光薄,没个人堪寄 。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
云中谁寄锦书来,多少春情意 。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感觉你的这个意境和配图很符合南宋著名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风格...
描写爱情的美好诗词鹊桥仙 年代:【宋】 作者:【秦观】 体裁:【词】 类别:【】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注释】 ①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
②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 。
玉露:秋露 。
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
③忍顾:怎么忍心回顾 。
【评解】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 。
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 。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
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 。
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
【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秦观的这首《鹊桥仙》独具丰彩,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好作品 。
它既没有慨叹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 。
却自出机抒,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 。
沈祖棻《宋词赏析》:这首词上、下片的结句,都表现了词人对于爱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 。
他否定了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
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
《文史知识》(1982.12):秦观的这首《鹊桥仙》上片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发抒感慨,下片词人将意思翻进一层,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真谛 。
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正是这首词流传久远,历久而不衰的关键所在 。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 。
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 。
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 。
“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在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在飞驰长空 。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 “盈盈一水间,近在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在目 。
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 。
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 。
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在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 。
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
“金风玉露 ”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
”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
“柔情似水”,“似水 ”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 。
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