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和将军诗词书法集出版 孔令义将军书法( 四 )


启骧看了说:“大哥 , 这怕不合适吧?”启功却连连说道:“合适!合适!”但事后未见付梓 , 原因是启骧对其中作品 , 尚须精雕细琢 。
这样冬去春来 ,  几经筛选 , 反复斟酌 , 从原有作品和新作中共精选百余幅 , 如此审慎之至 , 在1997年年底 , 才交稿出版 , 由此可见严肃书家启骧之大家风度 。
启骧视启功为恩师 , 感谢他不仅授予自己书艺的精髓 , 使自己在运笔、结构、章法上“知其然” , 而且“知其所以然” 。
每次去看望启功 , 启骧必带上自己最近的“作业” 。
一次带的是小楷《洛神赋》 , 总共917字 , 每字仅1厘米见方 。
当时已85岁高龄的启功老 , 硬是用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看完 , 才谈自己的意见 。
启老指出“翳修而延伫”一句的“伫”字 , 启骧将繁体写成了单立人加“事”字 。
启老说:“这‘伫’的繁体字写成‘伫’即可 。
清朝时为避咸丰帝之讳 , 也有你的这种写法 , 我们现在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
”启老非常严肃地说:“无论出书、办展 , 都不能‘玩票’ 。
过去唱戏 , 多大的角 , 唱得不好 , 观众都会叫倒彩 。
你作为书法家 , 一点一画都要认真负责 。
”听了启老这番教导 , 启骧回去后又重写了一遍 , 从清晨写到午夜 , 长达16个小时 。
这幅作品于1998年4月展出时 , 观众赞不绝口 , 称...
为什么张敬修这样一位热爱诗词书画的文人会去当了大将军呢? 这就得从当时中国的现实状况说起 。
当时是道光末年 , 外国列强人侵 , 人民生活困苦 , 常常被逼造反 , 到处筑起城堡 , 战火连绵不断 。
张敬修按当时的惯例捐了一个副县长 , 在东莞帮忙修筑炮台 , 布置护城作战 , 据说还练成了百发百中的好枪法 , 一个文人被时代所迫慢慢开始转向武途 。
后来 , 他被调到广西做知县 , 不停地忙于御敌护城 , 他拿出自己的钱来招兵募勇、添器备械 , 有“毁家纾难”的美誉 , 并因战 斗有功升为正式的同知 。
当时的各省府的官员们因没有粮饷 , 兵 员不足 , 只想招安起义军 , 但张敬修提出:“这些起义军一旦劫掠大量钱财就受招安 , 如果我们总这样做其实是鼓励其余的人仿 效 , 这样做等于奖励他们造反打劫 。
”但是他的提议受不到重视 , 各地还是不停地招安 , 然后更多 的人造反打劫 , 张敬修气不过 , 以弟弟病逝为由辞官归乡 , 开始 起步构筑可园 , 并在大门口挂起一副对联曰:“未荒黄菊径 , 权作赤松乡” , 表示想像陶渊明那样辞官务农 , 栽花种竹 , 像张良那样急流勇退 , 回家当他的赤松子 。
他后来说如果当初按他的主意治 乱 , 早就平定广西 , 不会酿成太平天国起义了 。
他在家闲居了一年不到 , 清朝当局镇压不下太平天国起义 ,  决定重新起用张敬修 。
他在东莞招募三百兵勇作亲信 , 应召前 往 , 一时连连胜利 , 得授皇帝亲赐四喜荷包 。
不过 , 他不是个硬拼硬打的莽汉 , 他利用自己会讲方言土语 , 在围攻中与太平军做起 买卖来 , 喊杀连天中双方交换枪炮火药、粮食猪肉 , 花花的白银流入张敬修的腰包 , 为他后来建可园打下基础 , 同时也对太平军 在永安筹建太平天国无疑是极大的支持 。
后来洪秀全下令太平军突围 , 沿途抛置大量金银财物 , 张敬修得到留守永安的命令 ,  又大大发了一笔 。
以后张敬修镇守桂林 , 受命开始训练水军 , 1855年与广东 粤剧艺人率领的红巾军打了一仗 , 却是大败 , 并且在战斗中被一颗炮弹打中右大腿 , 要不是被家乡亲兵大眼仔冒死下水救回 , 就 几乎没命了 , 于是又一次辞职归乡 。
张敬修本想在家修建可园 , 终老家乡 , 这时却赶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 英法#舰入 东 , 如人无人之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