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上海诗词 伟人诗词( 五 )


关于爱国英雄,伟人的故事跟许多农家孩子一样,孙中山在童年时就得上山砍柴,年龄稍大一点时,就下田插秧除草,有时还跟他的外祖父出海捕鱼 。
7岁时进私塾读书,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等中国古书,同时练习毛笔字 。
10岁他入陆家祠堂,学四书五经 。
孙中山勤奋求学,成绩突出 。
11岁时,他常在屋子门前大榕树下,听太平天国老兵讲述太平军抗清的故事 。
满清腐败,人民群起反抗的事深植在他小小的心灵中 。
在乡间,他看到女子被强迫缠足的痛苦,看到奴婢被主人随意毒打的残酷,看到乡人聚赌的沉沦,看到官兵欺压良民的野蛮他感到非常伤心和愤怒 。
他萌起了要到外面世界看看的念头 。
1879年,13岁的孙中山随母亲乘轮船到檀香山去找他大哥 。
他们乘坐的是一艘名“格兰诺克“号的 两千吨级的铁壳英国轮船 。
在轮船的甲板上望着浩瀚的大海,“始见轮船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 之心,穷天地之想” 。
自此,孙中山感受到机器的威力和西方科技的发达 。
1883年6月,已毕业于夏威夷最高学府的孙中山乘坐轮船回返中国 。
轮船进入中国海域后,就遇到清朝税吏的勒索,孙中山进一步感受到清朝的腐败。
他回到翠亨村后,看到的还是一个苛捐杂税的的中国 。
村民保守,私塾教学仍然沿袭旧规,背诵强记, 很少有心智的启迪 。
1887年正月,孙中山转入香港西医学院就读,时年21岁 。
五年后毕业 。
当时,香港秩序井然,贪赃纳贿的事绝无仅有 。
又听到英国和欧洲政治优良,这一切都是人努力经营而得 来的成就的 。
因此只有改变政府,才能改良社会 。
中国数百年来只有坏政府,没有好政府 。
因此孙中山决定大学毕业后,抛弃医生生涯,从事医国事业 。
他说:“由此可知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于香港也 。
” 1896年9月30日,孙中山由纽约乘船抵达利物浦,10月1日到伦敦,与他的老师康德黎晤面,后被清朝侦探跟踪,再将他挟持致清朝驻伦敦使馆软禁起来 。
辛得老师康德黎发动舆论力量,才将他拯救出来 。
这就是有名的“伦敦蒙难记” 。
孙中山伦敦蒙难的遭遇,获得国际的关注,并成为国际公认的中国革命领导者 。
为人身安全,孙中山继续在伦敦居留,并在大英博物馆研读政治、外交、法律、军事、矿产和经济等书籍 。
在伦敦的研究和社会考察,使孙中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有了更大的提升,他的三民主义的思想也更趋完整和成熟 。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革命先行者,但他的贡献不仅在中国,也在于全人类,所以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体系,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运动中最关键、最具有突破性的一种指导思想 。
邓世昌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 。
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 。
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 。
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 。
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 。
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 。
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 。
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
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