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豪杰的诗词 英雄豪杰的意思

英雄豪杰的诗词 英雄豪杰的意思

描写英雄人物的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 。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
一代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 。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
【注释】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
风骚:本指辞藻 。
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
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
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成吉思汗: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
【题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 。
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 。
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
【作法】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一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 。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 。
【鉴赏】 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 。
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 。
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 。
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 。
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 。
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
”(清沈德潜『说诗碎语』) 。
毛泽东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 。
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 。
诗人咏雪,眼光不仅仅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学来写祖国壮阔的山河,评述祖国悠久的历史,这就所见者大、所论者深 。
第一句,劈头统摄歌咏的地域对象,一笔囊括了半个中国 。
二、三句描写特征,点出题目 。
“千里”“万里”,承“北国”两字,从地下天上交错展开,极写范围广蒙深透;“冰封”“雪飘”承“风光”两字,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勾画严冬的威猛雄奇 。
寥寥十二个字,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一气的画面,为下文的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而且豪情激荡,笼罩全篇 。
接下来七句,用“望”字领起,分三层递出,具体描绘画卷上的冰封、雪飘的各个侧面,进一步抒写豪迈、激昂的情怀 。
你看:南北纵横,“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是一片茫茫无边的积雪,呼应了“万里雪飘”;东西环顾,“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一派寒威凛凛的坚冰,回应了“千里冰封”;上下远眺,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群山、高原是那么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好像正“舞”向云霄,“驰”向天际,要跟雪云高压的天公一比高下!这七句大笔如椽,写尽了东西、南北、上下、内外,笔力千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