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太极的诗词 有关太极的优美诗词( 五 )


且忌逞骄横 , 太极莫轻传 。
25.明朝太祖拳 , 三十二式传 。
陈拳多汲取 , 招名亦相联 。
26.莫轻太极艺 , 内中有机关 。
用法说不尽 ,  宝藏取不完 。
27.柔化取乎道 , 心静取之佛 。
中庸得于儒 , 三教太极合 。
28.太极人儒雅 , 不似鲁莽汉 。
过之偏文弱 , 须将中庸参 。
29.车重能推动 , 拳打却难移 。
猛击伤要害 , 推按重心离 。
30.发力分两种 , 无非短与长 。
长劲形不露 , 短劲人难防 。
31.促发伤局部 , 缓推使人服 。
长短能兼备 , 逢敌准不输 。
32.弹弓打飞鸟 , 请君细参详:弹者为短劲 , 弓者出劲长 。
33.冲量计算法 , 击力乘时间 。
短时威力小 , 长送跌人远 。
34.肌肉猛缩时 , 即生崩炸力 。
张驰差距大 , 力量能爆发 。
35.欲速先求缓 , 能松方能紧 。
太极阴阳理 , 读者细思寻 。
36.猛起急刹车 , 自然耗油多 。
均匀方省力 , 劲断不可学 。
37.力大猛推门 , 门开人不稳 。
闭关门推破 , 此理可通人 。
38.人体如门扇 , 脊柱若门轴 。
猛击门扇时 , 敞开使落空 。
39.人高势能大 , 搭手朝下压 。
先取制高点 , 对方难攻下 。
40.身短下盘稳 , 灵活出手准 。
塌下腰裆劲 , 制敌掀其根 。
41.短小李亦畲 , 化成李式拳 。
魁梧杨澄甫 , 功架壮如山 。
42.双按肩臂连 , 合力向前传 。
转腰可走化 , 气沉下丹田 。
43.产生作用力 , 至少两物体 。
犀牛撞墙倒 , 撞纸却无力 。
44.硬砖掌击碎 , 砖动力难施 。
力来随其走 , 最忌不挪移 。
45.周仓掷鸡毛 , 关羽扔活鸡 。
有力难施展 , 智者为太极 。
46.物体浮于水 , 圆球滚于地 。
动中能安稳 , 随欲平衡理 。
47.太极真功有 , 真假须细研 。
莫信凌空劲 , 掤雀亦无传 。
48.习武根基稳 , 冰滑足行难 。
大力金刚手 , 离地劲不全 。
49.太极无断劲 , 发动不停息 。
接招即走化 , 止住起动迟 。
50.质量速度方 , 乘积得动能 。
体重难加倍 , 速度可倍增 。
51.初学知划圈 , 再学懂绕缠 。
渐渐分轻重 , 日久悟螺旋 。
52.发劲上部易 , 推按重心难 。
重心在何处 , 靠近下丹田 。
53.百会下垂线 , 重心在此间 。
中正如立柱 , 千万莫顶偏 。
54.推上缸易倒 , 推下倒之难 。
人体同缸理 , 不必费语言 。
55.握紧难启动 , 转开难靠前 。
随时可发动 , 意行对方先 。
56.缠丝拧手臂 , 手臂软如绵 。
木棍易折断 , 软绳鬼难缠 。
57.挒拿须缠紧 , 挫骨伤节关 , 顺之可化解 , 硬顶不为拳 。
58.挤法后手顶 , 立柱撑千斤 。
桥下腿支柱 , 何惧车磷磷!59.天云太极拳 , 阴阳不可偏 。
攻守须平衡 , 切勿走极端 。
60.引化即发放 , 难点在转关 。
阴阳交界处 , 瞬间里外缠 。
61.大树根深固 , 推之稳如山 。
叶梢易牵动 , 理通太极拳 。
62.兵法称诡道 , 变化人难防 。
虚实随时换 , 能柔亦能刚 。
63.上引下进腿 , 插挡尤关键 。
对方难侵入 , 中正莫离偏 。
64.后发先手至 , 听劲意在先 。
春风吹杨柳 , 枝条舞翩翩 。
65.推车似推手 , 重心两腿间 。
单足负体重 , 往往容易偏 。
66.舟行长江上 , 江水掤行船 。
起伏势平稳 , 动荡自安然 。
67.尺半多用拳 , 半尺宜顶肘 。
双方紧贴处 , 靠打最得手 。
68.拳腿快如车 , 两肘若双仕 。
对方犯九宫 , 靠打将帅击 。
69.开裆贵在圆 , 其圆如拱桥 。
尖裆腿直立 , 形状如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