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舟诗词 江中一叶舟( 四 )


谁有25句带舟字的诗词啊?1:新朋无一字 , 老病有孤舟 (唐) 杜甫2:移舟泊烟渚 , 日暮客愁心 (唐) 孟浩然3:欲计无舟楫 , 端居耻圣明 (唐) 孟浩然4:溪上遥问精舍钟 , 泊舟微径度深松 (唐) 朗士元5:相逢畏相失 , 并着采莲舟 (唐) 崔国辅6:客路青山外 , 行舟绿水前 (唐) 王湾7:江南年少十八九 , 乘舟欲渡青溪口 (唐) 李商隐8: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唐) 王维9:十顷波平 , 野岸无人舟自横 (宋) 欧阳修10:行云却在行舟下 ,  空水澄鲜  , 俯仰流连  , 疑是湖中别有天 (宋) 欧阳修11:轻舟短棹西湖好 , 绿水逶迤  , 芳草长堤  , 隐隐笙歌处处随 (宋) 欧阳修12:谁羡骖鸾 , 人在舟中便是仙 (宋) 欧阳修13:一叶舟轻 , 双桨鸿惊 (宋) 苏轼14: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送) 周邦彦15:小楫轻舟 , 梦入芙蓉浦 (宋) 周邦彦16:壮年听雨客舟中 。
江阔云低 , 断雁叫西风 (宋) 蒋捷17:一溪烟柳万丝垂 , 无因系得兰舟住 (宋) 周紫芝18: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宋) 李清照19:闻说双溪春尚好 ,  也拟泛轻舟 (宋) 李清照20:轻解罗裳 , 独上兰舟 (宋) 李清照21:玉界琼田三万顷 , 著我扁舟一叶 (宋) 张孝祥22;相次藕花开也 , 几兰舟飞逐 (宋) 辛弃疾23:午梦扁舟花底 , 香满西湖烟水 (宋) 杨万里24:江南年少十八九 , 乘舟欲渡青溪口 (唐) 李商隐25: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唐) 王维...
李煜的诗词赏析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 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阑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 , 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
那么 , 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
全词以问起 , 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 , 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 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 , 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
诚然 ,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 , 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 , 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 , 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 , 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 , 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 , 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 , 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 , 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 , 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 , 是以水喻愁的名句 , 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 , 无穷无尽 。
同它相比 , 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 , 稍嫌直率 , 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 , 流不尽 , 许多愁” , 则又说得过尽 , 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
可以说 ,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 , 在很大程度上 , 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 , 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 , 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 , 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 , 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 , 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 , 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
>无言独上西楼 ,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 , 理还乱 ,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是李煜自述囚居生活 , 抒写亡国离愁的佳作.词的上阕 , 写深秋月夜 , 词人独处的情景 , "无言独上"点明了词人沦为阶下囚 , 受人监视的孤苦处境 , 交代了登楼所见之景.一钩新月 , 几株梧桐.凄冷的气氛中显示了孤独者的形象. 望江南 李煜多少恨 , 昨夜梦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