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古诗词 芋头( 六 )


由于格律较自由,束缚较少,作者易于掌握,有广大的写作队伍 。
这里特别应提及的是,竹枝词格律宽泛,并未破坏诗的韵律美 。
相反,从刘、白以来,历代诗词大家都喜欢它,出现过许多脍炙人口的绝妙好诗 。
关于竹枝词的韵脚,大量作品沿用平声韵 。
但也有押仄声韵或平韵仄韵间用的 。
如苏轼在忠州作的九首竹枝词,有平有仄 。
如咏屈原:“水滨击鼓何喧阗,相将扣水求屈原 。
屈原已死今千载,满船哀唱似当年” 。
阗、原、年押平声韵 。
其咏项羽一首云“横行天下竞何事,弃马乌江马垂涕 。
项王已死无故人,首入汉庭身委地” 。
事、涕、地皆为仄声韵 。
从诗式上看,竹枝词以七言四句为常体,但也有五言四句作为别体 。
如清袁枚有《西湖小竹枝词》五首,均为五言 。
其一云:“妾在湖上居,郎往城中宿,半夜念郎寒,始见城门恶” 。
(三) 诗风明快,诙谐风趣 。
大凡竹枝词,不论出自南方或北方,也不论是汉民族或少数民族,几乎都具有这种特色 。
应该说,这种诗风也是从民歌中带进来的 。
明人颜继祖谓,竹枝词“能以嬉笑代怒骂,以诙谐发郁...
芋头不能和什么一起吃啊?食物相克里提到芋头不能和什么同吃? 瞎子进烟馆----------摩登 。
(摸灯) 。
空中布袋------------装疯 。
(装风) 。
宋江的军师----------无用 。
(吴用) 。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 。
(奔蛋) 。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 。
(留绳) 。
哥哥不在家----------少来 。
(嫂来) 。
外甥打灯笼----------照旧 。
(照舅) 。
雨打黄梅头----------倒霉 。
(倒梅) 。
半两棉花------------免谈 。
(免弹) 。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 。
(无发无天) 。
矮子过渡------------安心 。
(淹心) 。
马店买猪------------没那事 。
(没那市) 。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 。
(冻手冻脚) 。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 。
(岂有此礼) 。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 。
(引起公粪) 。
反穿皮袄------------装佯 。
(装羊) 。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 。
(净是书) 。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 。
(挺而走险) 。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 。
(无舅) 。
老公拍扇------------凄凉 。
(妻凉) 。
秀才的毛巾----------包输 。
(包书) 。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 。
(但看此一翻) 。
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 。
(不足为旗) 。
钝刀破竹------------想不开 。
(响不开) 。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 。
(好大的掸子) 。
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麽人都有 。
(什麽仁都有) 。
灯草打鼓------------不想 。
(不响) 。
灯草拐杖------------做不了主 。
(做不了拄) 。
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 。
(咸得没事做) 。
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 。
(自有法渡) 。
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 。
(鸣声在外) 。
龙王爷搬家----------厉害 。
(离海) 。
老九的兄弟----------老实 。
(老十) 。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 。
(木中无人) 。
王八中解元----------规矩 。
(龟举) 。
六月里戴手套--------保守 。
(保手) 。
生花生--------------非吵不可 。
(非炒不可) 。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 。
(针行) 。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 。
(郑何氏) 。
和尚的房子----------庙 。
(妙) 。
河边洗黄莲----------何苦 。
(河苦) 。
盲人戴眼镜----------假聪明 。
(假充明) 。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 。
(想入飞飞) 。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 。
(假猩猩) 。
精装茅台------------好久 。
(好酒) 。
蜘蛛拉网------------自私 。
(自丝) 。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 。
(盲上加盲) 。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 。
(朕红) 。
打破沙锅------------问到底 。
(纹到底) 。
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 。
(左右逢圆) 。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 。
(改鞋归正) 。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 。
(一袋不如一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