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 诗词 旱灾杰克( 六 )


熙宁元年 , 神宗即位 , 服满了丧期的苏轼离开故乡 。
翌年 , 出任监官浩院(掌管官吏辞令书的官) 。
此时 , 政治上己有了新的局面 , 神宗为挽救面临困境的国家财政 , 任用王安石为相 , 并推行其所提倡的新法 。
苏轼的政治思想较为保守 , 他虽不满当时的社会现状 , 但也不完全支持王安石的改革思想 , 他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法制 , 而在于吏治 , 他希望能以较缓和的方式改革 , 若要变法 , 也应逐步进行 , 而非如王安石的变法般地急于求利 。
所以他不断上书神宗 , 呈奏《议学校与贡举札子》、《谏买浙灯状》 , 后又上《上皇帝书》及《万言书》 , 但都未被神宗接受 。
苏轼因而成为当时反对王安石等新法派中的旧法派的一员 , 在政治上受到了排挤 。
甚至还有人诬告苏轼贩卖私盐 。
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 , 年方三十六岁的苏轼见变法大局已定 , 反对也没有用 , 并且他也不愿意陷人宗...
苏轼一生的遭遇及当时著名的诗词 苏轼出身书香门第 , 从小就受父亲苏洵的影响 , 非常喜欢读书 。
他天资聪明 , 记忆力特别强 , 每看完一篇文章 , 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
经过几年苦读 , 年轻的苏轼已是饱学之士 , 别人看不懂的书 , 他能看懂;别人不认识的字 , 他能认识;别人不理解的文章 , 他能评头论足发一通议论 。
这样一来 , 许多人对他佩服三分 , 有的甚至要拜他为师 。
苏轼名噪一时 , 洋洋自得 。
启蒙老师见了 , 很是担忧 。
特地送给他一张“学无止境”的条幅 。
可苏轼看后却不以为然 , 认为启蒙老师是嫉妒自己 , 就把条幅丢在书房角落里 。
一天 , 苏轼乘着酒兴 , 挥笔写了一副对联 , 命家人贴在大门口: 读遍天下书; 识尽人间字 。
苏轼以当代才子自居的对联贴出后 , 有的人见了点头称赞 , 有的却连连摇头 , 启蒙老师气得饭也吃不下 , 觉也睡不安 。
不知怎的 , 这事惊动了仙界 。
一天 , 观音大士装扮成一个老太婆 , 下凡间来找苏轼了 。
这天 , 苏轼正在家里看书 , 忽听仆人通报 , 门外有人求见 。
他出来一看 , 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婆 , 便问道:“老人家有什么事?”观音指指门上的对联 , 问:“先生真已读遍天下书 , 识尽人间字了?” 苏轼一听 , 心里很不高兴 , 傲慢地说:“难道我能骗人?” 观音从口袋里摸出一本书 , 递上前说:“我这里有一本书 , 请先生帮我识识看 , 那上面写的是什么?” 苏轼想:这有何难!他接过书 , 看也不看 , 就说:“你听着 , 我念给你听!”可他仔细一看 , 从头翻到尾 , 又从尾翻到头 , 那书上的字竟一个也不认得 。
观音在一旁连声催道:“先生 , 你快念呀 , 快念呀!” 苏轼急得满头大汗 , 吞吞吐吐地说:“这……这……”这书上的字他从来没见过 , 怎么能念得出来呢?他只得问:“你这书是从哪里来的?” 观音笑笑说:“先生 , 别问是哪里来的啦!天下的书你不是都已读完了?快念啊!” 苏轼满脸通红 , 只好回答说:“我没有读过这本书 。
” “你这本书都没有读过 , 那为什么要贴这副对联呢?”观音问道 。
苏轼听了 , 羞愧万分 , 伸手想把门上的对联撕掉 。
观音忙上前阻止道:“慢!我把这副对联改一下吧 。
”边说边把对联改成: 发愤读遍天下书; 立志识尽人间字 。
“年轻人 , 不要再狂妄自大了!学无止境 , 学无止境啊!”观音谆谆告诫 。
苏轼听了 , 茅塞顿开 。
回转头正要拜谢那老太婆 , 谁知早已无影无踪 。
这时他才恍然大悟 , 原来是神仙在点化自己哩! 苏轼回到书房 , 立刻找出启蒙老师赠的条幅 , 把它张贴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