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窗外雨声的诗词 形容雨声的诗词( 二 )


落基山岭之胜,在石,在雪 。
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 。
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 。
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 。
台湾湿度很高,最富云情雨意迷离的情调 。
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宵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赖都歇的俱寂,仙人一样睡去 。
山中一夜饱雨,次晨醒来,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静中,冲着隔夜的寒气,踏着满地的断柯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一径探入森林的秘密,曲曲弯弯,步上山去 。
溪头的山,树密雾浓,蓊郁的水气从谷底冉冉升起,时稠时稀,蒸腾多姿,幻化无定,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壑,要纵览全貌,几乎是不可能的 。
至少上山两次,只能在白茫茫里和溪头诸峰玩捉迷藏的游戏 。
回到台北,世人问起,除了笑而不答心自问,故作神秘之外,实际的印象,也无非山在虚无之间罢了 。
云萦烟绕,山隐水迢的中国风景,由...
关于描写雨的诗句 写雨的诗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 。
但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岂不是“好雨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于小中见大,于景中寓理寓情 。
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细雨中草色微绿,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 。
最后归结为”一年春好处“,连帝王宫苑的景色也比不过了 。
初春的景色被描绘的细腻真切 。
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
”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
苏轼《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 。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
”全诗生动地写出了暴风骤雨来临前后的景象:雷声轰鸣,乌云密布,黑风从天外刮来,大海为之竖立,足见其凶猛;大雨随风飞腾,由浙东横过大江,足见其急骤 。
湖海水涨,雷声铿锵,诗人的才思也在暴风雨的催促下迸发出来 。
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
”写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 。
雨后初晴,阳光好象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 。
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 。
虽主要写雨后的景致,却透露出对春雨滋润之功的称颂 。
除了专门写雨的诗文以外,古人的其它诗作中多有描写雨及雨中景物的句子: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
”(晋?张协《杂诗十首》)形容雨如散落的丝线一般密集 。
“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 。
”(《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写夏日骤雨初停,断虹出现在天边,上涨的湖水从缺口流出,形成一股新的水流 。
“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唐?僧志南《绝句》)杏花绽开时节的细雨,亲切地将要打湿衣服;扬着柳枝的微风拂面,令人感到暖和香甜,诗人即景寓情,给人以禅的意境 。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微雨飘洒,笼罩在雨中的池塘意境横生;好风吹来,襟袖都生温馨之意 。
“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 。
”(唐?戴叔伦《宿灵岩寺》)描写了诗人在灵岩寺(坐落于济南市郊长清县方山之阳泰山西北麓)山道上所见的雨中山间景色 。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
”(唐?刘长卿《别严士元》)细雨湿衣,不显其形;闲花落地,不闻其声,可谓描写入微 。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
”(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唯“细雨”,鱼方上浮,若大雨则伏而不出;唯“微风”,燕子方斜,若大风亦伏而不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