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窗外雨声的诗词 形容雨声的诗词( 三 )


对微风细雨中的景物体察入微,描绘的情趣盎然 。
“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 。
”(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以飒飒的雨声比喻高松摇晃之声,使得景物饶有意趣 。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 。
”(唐?张谓《郡南亭子宴》)柳枝带雨,枝叶增重,烟雨之中,松色深重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怒涨,暮雨急骤,行人断踪,野渡舟横,动静相映,更显出野渡的清幽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 。
”(宋?赵师秀《有约》)描绘了江南黄梅天多雨、处处蛙鸣的乡村景致 。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
”(宋?欧阳修《田家》)远处鸠声悦耳,近花供羔佳薏簧割伪公镰处杏花映日,动静相宜,声色互衬,展现出江南农家雨后新晴的明媚春光 。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春风春雨,滋润大地,草木萌发,百花开放,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写乌云翻滚如墨,夏日的阵雨云尚未来得及把山遮住,但如跳动的珍珠般的雨点也扑天盖地地打向了船舱 。
“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 。
”(宋?陆游《大风雨中作》)写出了风狂雨猛的态势 。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
”(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雷声轰鸣,如千座高峰倒塌;暴雨倾注,烟云滚滚,似万座山峰迎面扑来,写出了大雷雨的气势 。
“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 。
”(清?查慎行《登宝婺楼》)上句写暴雨来临,大雁疾飞避雨;下句写暴雨来势迅猛,万山似在雨中浮动 。
另外,借雨起兴抒情的诗也不少 。
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
”(《诗?郑风?风雨》)原是写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的情景,现用以喻指政治昏暗、人民渴望社会清明的状况 。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
”(唐?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漫漫的湘江之滨,秋风劲吹,荷花竞发,景色颇佳;而千村万户,野蔓满墙,笼罩在沉沉暮...
《黎明窗外的雨声》诗 白云犹似汉时秋,江蓠湿叶碧凄凄 。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是雨不是泪,才了蚕桑又插田 。
(美到无言) 戴叔伦《苏溪亭》,脉脉不得语,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
梧桐更兼细雨 。
歌词也有很多啊,六月的雨:绿遍山原白满川:竹斋眠听雨,云胡不夷?风雨潇潇,萧萧暗雨打窗声”(节选) 姜夔《平甫见招不欲往》: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
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
苏轼《定风波》,一声声 。
终日不成章:莫听穿林打叶声 。
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墉处处蛙 。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好美的意境)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
水蓼冷花红簌簌,波面风生雨脚齐 。
回首向来萧瑟处!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
山无陵,江水为竭,空翠湿人衣,客舍青青柳色新,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 。
(偶的最爱,呵呵) 方岳《听雨》 。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望湖楼下水如天,舌涩黄鹂语未成,鸡鸣不已 。
既见君子,平铺新绿水苹生 。
竹杖芒鞋轻胜马,小舟撑出柳阴来,客散江亭雨未收,当春乃发生,风翻暗浪打船声 。
春雨断桥人不度 。
(陆游 。
雨横风狂三月暮,梦里长青苔,云胡不喜?——诗经《风雨》上邪 。
门寂山相对 。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 。
——唐·白居易《竹枝》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
——唐·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
——唐·白居易《秋雨夜眠》西原驿路挂城头,红雨,蓝雨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耿耿残灯背壁影 。
乱点碎红山杏发 。
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