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 诗词 形容帽子的诗词( 二 )


天阙,壮怀激烈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凭栏处,形容愤怒至极 。
潇潇:原指愤怒得都把帽子顶起来了,笑谈渴饮匈奴血 。
待从头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3] 怒发冲冠 。
等闲:轻易,吃敌人的肉,踏破贺兰山口 。
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收拾旧山河,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 。
我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啊!我要驾上战车 。
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朝天阙,禁不住仰天长啸,随便 。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 【注释】怒发冲冠!壮志饥餐胡虏肉 ...
谁有古今诗词吟咏(或涉及)重阳,菊花的诗句 菊花诗十二题,咏物兼赋事 。
题目编排序列,凭作诗者挑选 。
限用七律,不限韵脚 。
诗作皆署“雅号”,即:“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枕霞旧友”(湘云)、“潇湘妃子”(黛玉)、“蕉下客”(探春) 。
忆菊(蘅芜君)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
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 。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
[注释]1.蓼——水蓼,花小色红,聚集成穗状 。
苇——芦苇,花白 。
蓼红苇白时菊尚未开 。
诗中以菊拟所“忆”之人,所以说“抱闷思”、“断肠” 。
2.旧圃——去年的花圃 。
秋无迹——即花无迹,修辞说法 。
3.梦有知——谓唯有梦中能见,亦为写“忆” 。
4.“念念”句——意谓秋雁北归南飞,勾起自己无限想念之情 。
因传说雁能带书传讯 。
5.寥寥——寂寞空虚的样子 。
砧——与兴秋思有关,参见宝玉《咏白海棠》诗注 。
迟——不尽 。
6.为黄花瘦——黄花,菊花 。
语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自己孀居愁绪的《醉花阴》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用意有所不同 。
7.重阳——阴历九月初九 。
古人以九为阳数,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亦称重九 。
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时,有登高赏菊的习俗,所以说是相会之期 。
访菊(怡红公子)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
[注释]1.淹留——滞留住 。
这句说,不必为了饮酒或身体病弱而留在家中 。
2.何处秋——即何处花,修辞说法 。
“谁家”、“何处”都为了写“访” 。
3.蜡屐——木底鞋 。
古人制屐上蜡 。
语用《世说新语》阮禹“自吹火蜡屐”事 。
表示旷怡闲适 。
又古代有闲阶级多着木屐游山玩水 。
得得,特地,唐时方言 。
4.冷吟——在寒秋季节吟咏 。
5.解——懂得,能够 。
6.“休负”句——不要辜负我今天的乘兴游访 。
挂杖头,语用《世说新语》阮修“以百钱挂杖头,至店,便独醉酣畅”事 。
这里取其兴致很高的意思 。
又重阳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
种菊(怡红公子)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处处栽 。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和井径绝尘埃 。
[注释]1.移来——指把菊苗移来 。
2.不期——未曾料想到 。
3.秋色——指菊 。
4.酹——洒酒于地表示祭奠 。
这里只是对着菊花举杯饮酒的意思,与吟诗一样,都表示兴致高 。
寒香,指菊 。
下一首“清冷香”意同 。
《花史》:“菊为冷香 。
”5.泉溉泥封——用水浇灌,用土封培,是种菊的技术 。
6.好和——须和 。
井径——田间小路,泛指偏僻小径 。
这句意思是说让菊花跟它所在的小路一起都与尘世的喧闹隔绝 。
对菊(枕霞旧友)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
[注释]1.科头——不戴帽子叫科头 。
这里借用来说不拘礼法的样子,与下联“傲世”关合,取意于唐代诗人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抱膝而坐)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
”2.傲世——菊不畏风霜,冒寒开放,有“傲霜枝”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