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四字的古诗词 四十字左右的古诗词

四成四字的古诗词 四十字左右的古诗词

关于四季的古诗词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 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 。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
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 , 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 , 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 , 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 , 不仅立意新奇 , 而且饱含韵味 。
鉴赏首句写树 , 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
柳 , 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 , “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
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
“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 , 南朝乐府有《碧玉歌》 , 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 。
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 , 也很有名 , 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 。
“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 , 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 , 楚楚动人 , 充满青春活力 。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
中国是产丝大国 , 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 , 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 , 那么 , 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 , 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 , 最后一答 , 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 , 给大地披上新装 , 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
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 , 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 新颖别致 , 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 烘托无限的美感 。
总的来说 , 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 , 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 , 再写到柳条 , 最后写柳叶 , 由总到分 , 条序井然 。
在语言的运用上 , 既晓畅 , 又华美 。
关于成功的四字词语,名人名言,古诗《龟虽寿》 曹操神龟虽寿 , 犹有竟时 。
腾蛇乘雾 , 终为土灰 。
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
盈缩之期 , 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 可得永年 。
幸甚至哉 , 歌以咏志 。
四字七句的古诗 , 不知道可以不
关于四季的古诗词春:天街小雨润如酥 ,  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 ,  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万树江边杏 ,  新开一夜风 。
满园深浅色 ,  照在绿波中。
唐 王涯《春游曲》肃肃花絮晚 ,  菲菲红素轻 。
日长雄鸟雀 ,  春远独柴荆。
唐 杜甫《春运》春日迟迟 , 卉木萋萋 。
仓庚喈喈 , 采蘩祁祁 。
《诗经·小雅·出车》春风多可太忙生 , 长共花边柳外行;与燕作泥蜂酿蜜 , 才吹小雨又须晴 。
南宋方岳《春思》夏: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浓阴夏日长 , 楼台倒影入池塘 。
水晶帘动微风起 , 满架蔷薇一院香 。
宋代诗人王令《暑旱苦热》:清风无力屠得热 , 落日着翘飞上山 , 人困已惧江海竭 , 天岂不惜河汉干 。
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 , 画桥南畔倚胡床 。
月明船笛参差起 , 风定池莲自在香 。
宋代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 , 开门小立月明中 。
竹深树宻虫鸣处 , 时有微凉只是风 。
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 , 石榴开遍透帘明 。
树阴满地日当午 , 梦觉流莺时一声 。
秋:秋风起兮白云飞 ,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人烟寒橘柚 , 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高鸟黄云暮 , 寒蝉碧树秋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远岸秋沙白 , 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山明水净夜来霜 , 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冬:隔牖风惊竹 , 开门雪满山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一条藤径绿 , 万点雪峰晴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云晴鸥更舞 , 风逆雁无行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邯郸驿里逢冬至 , 抱膝灯前影伴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