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的诗词 形容画的诗句( 三 )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
野望 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疑是银河落九天 。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如弟对老兄,谁来买我画中山 。
惊波动连山,拔剑曳雷电 。
鳞摧白刃下,市中笋价贱如泥,无人来买扇头诗 展开
似画的诗句有哪些,马上要用,谢谢了一水一水势相及,饱饭消遥步扪腹,摩挲洼窿随手起,笔端更写真中真 。
宇宙斡生意,日月棕辞奔 。
乘承著不息 。
题海慧寺画水壁作者:释德葵 朝代,鸥边独钓翁 。
王翠岩写竹求诗作者:赵孟坚 朝代,托言言更穷,频复何由敦题海云楼下一碧万顷亭作者 。
对此融神坐终日,后人虽画画不出 。
何如倒却毗陵华严壁,海慧北廊推第一 。
画画清修枝拔萃,点点精明花引类 。
幻尽岁寒姿者天:宋 【诗词】:君不见昔人十日画一水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作者:刘黻 朝代:宋 默观羲圣书,先天著复坤 。
画画妙理具:宋 【诗词】:古画画物无定形,随物赋形皆逼真 。
其次祖次有师绳 。
尚疑屋下重作屋,参以新意意乃足 。
晋魏而来几百年 。
何况高束李杜编,江湖竞卖新诗读 。
愿君种取渭川一千亩,彼大庾山吾画笥:宋 【诗词】:北枝顽顿如不仁,南枝警敏如有神 。
方当群有急归宿,羲献断弦谁解续,森立河图文 。
透彼名利关,沿此道义门 。
用功不精密 。
阴晴山远近,日夜水西东 。
此意知谁会,如印印泥随前人 。
把南金报犹轻议,举赵璧归非厌嗜 。
只今随牒广之南,阴风袭人廊庑湿,忽自太无偷发春:曾丰 朝代 。
溪边照水周逸民,檐下横窗晋诗人 。
胸次还余墨外墨:蒲寿宬 朝代:宋 倚阑心目净,万面一磨铜 。
欲画画不得,吾宗所幻天相似 。
曾德礼墨梅竹篆隶皆精岁在己未示似墨梅酬价作者,壁间隐隐腾蛟龙 。
若非胸次吞江湖,安得波澜来笔底 。
我来萧寺观奇踪 。
谁知画者巧通神,董羽至今羞死笔 。
此水不是画 。
初疑乘风驭弱水,恍然坐我蓬莱宫 。
又疑去年八月秋水溢,反穷性存存 展开
古诗《画》的作者是谁? 1、南宋僧人道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 。
原诗没有诗题,最初载于道川禅师所著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颂》,即《川老金刚经注》,后被多种《金刚经》批注本所转录 。
2、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
虽行清净行若见垢净二相当情并是垢也即非清净心也但心有所得即非实相也 。
世尊(至)实相,山河大地甚处得来?颂曰: 远观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犹在 人来鸟不惊 头头皆显露 物物体元平 如何言不会 祗为太分明3、关于诗的作者,长期以来,有唐代王维说,僧人大川禅师说,元代王冕说,明代唐伯虎说,清代高鼎说等多种版本 。
这些传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没有任何历史依据 。
大多都属于臆想猜测以及在网络上以讹传讹而已,甚至有人根据对于该诗前半首的片面理解,认为该诗源出于描述一幅画,并冠以《画》的诗题 。
是啊,画上的山看得见颜色,画上的水听不到声音;春天过去了,画上的花依然盛开;人走近了,画上的鸟却丝毫也不会被惊扰 ——表面上看起来很合适的!4、但是,如果这样体会的话,诗的后面四句就完全无法理解了 。
前四句和后四句,竟然完全不相干了,这是很不合适的 。
实际上,这首诗是一首阐述禅理的诗,描绘的是清净自性,以及清净自性对于一切显现的观察,是不同于普通思维心对于境界之观察的 。
自性见山,虽然有色相,有也是无,幻相而已;自性听水声,声声不实,有声也是无声;自性观春花,没有取舍,当下即是自性,所以春天虽然过去了,自性之花却并未凋谢,自性不生灭的缘故;人来了,鸟因为妄想心的缘故而惊飞,鸟的自性却依然如故,不曾有任何惊扰 。
鸟虽然不明白,禅师则清清楚楚 。
就这样,一切显现,头头是自性大道;万事万物,本性都是清净自性,本来平等 。
为什么禅师这样苦口婆心地说,人们却不明白呢?只是因为啊,人们陷入了分别思维当中,把自性的当下妙明,转变成了思维心的分别而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