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湖边风景的诗词 形容湖水的优美的古诗( 五 )


此诗折梅寄意,使花人格化,风格独具,别出心裁,以后便在民族文化中长期积淀下来,成为我们民族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 。
这个典故知名度、使用率高,在我国古代诗文中屡屡被化用 。
南北朝诗人 陆凯 《赠范哗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
乐府古辞《江南》 。
何:多么 。
田田:形容荷叶挺出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 。
一说,形容荷叶碧绿茂盛的样子 。
这两句大意是:在江南水乡最宜采莲,莲叶多么茂盛,相连成片 。
首句说“可采莲”,着一“可”字说明莲子获得丰收;次句抛开莲蓬,专咏荷叶,由莲叶的茂盛,可见莲蓬的长势,喜悦之情自在言外,构思曲折有味 。
这两句诗可用于描写江南水乡莲子丰收的景象和丰收的喜悦 。
《乐府古辞》 《江南》青草湖边草色,飞猿岭上猿声 。
江南名言唐·王建《江南三白词》其二这两句大意是:青草湖边草色青青,飞猿岭上猿声萋萋 。
两句对仗工整,湖光、草色、岭树、猿声,有山有水,有声有色,写出了江南特有的景物 。
唐代诗人 王建 《江南三白词》一年湖上春如梦,二月江南水似天 。
元·乃贤《春日怀江南》 。
这两句大意是:一年四季,西湖风景秀丽,尤其是春天的景物,像梦境一样令人心醉神迷,早春二月,江南春水浩淼,水光映着天色,水面犹如蓝天 。
诗句表现作者对江南春色由衷的赞叹和怀念 。
可用于描写江南春景 。
元代回族诗人 乃贤 《春日怀江南》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 。
只合:只应,这里有必然的意思 。
这两句大意是人人都说江南风光非常美.游人一到这里就必然流连忘返,直到终老在此 。
游子思归,是人之常情 。
在这里作者没有从正面...
描写夏天西湖的美丽景色的古诗(语文书上的不要)?思入水云寒,御街灯火月纷纷 。
六和塔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佳作更具神韵和特色,上有黄莺恰恰啼 。
夜泛西湖 [明] 董斯张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
二更水鸟不知宿 。
西湖柳枝词 [明] 董斯张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
二更水鸟不知宿 。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
江南好 。
湖边为问山多少?每个峰头住一年 。
和友人招游西湖 [明] 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
何处黄鹤破瞑烟,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南宋谢翱又有“潮信到严滩”的诗句(这里所指的严滩即严子陵钓台一带的急流险滩);元代仇远有“直上严滩势始平”,西湖歌舞几时休,春来江水绿如蓝 。
咏西湖的诗句作者,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
苏东坡曾以“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古蛟龙潭”的诗句称道龙井的山泉,风景旧曾谙,一声啼过苏堤晓 。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
何日更重游 。
——白居易 山外青山楼外楼,还向望湖亭上飞 院 风 荷 [清] 许承祖 绿盖红妆锦绣乡,人倚断桥云西行,使君宁复忆扬州 。
他写道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
松排山面千重翠,九曲清溪境不同 。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和友人招游西湖 [明] 钟禧 万顷西湖水贴天 。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夜泛西湖 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
渐见灯明出远寺,白雨跳珠乱入船 。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
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苏轼《夜泛西湖五绝》 孤山寺北贾亭西,月点波心一颗珠:“海潮也怯桐红净,不遣潮头过富春”的诗句 。
宋代曾在富阳石头山(今鹳山)设观涛所 。
欲把西湖比西子,水面初平云脚底 。
”“接天莲叶无穷碧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
暖风熏得游人醉,更移阳朔七堆山 。
西 湖 柳 枝 词 [清] 田庶 短长条拂短长堤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南宋)林升 和风熏,杨柳轻,郁郁青山江水平,笑语满香径; 思往事 。
黑云翻墨未遮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