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诗词 日本 日本人学中国的古诗词( 五 )


桃门通山抃,蓬渚降霓裳 。
惊涛含蜃阙,骇浪掩晨光 。
青丘绚春组,丹谷耀华桑 。
长驱七萃卒,成功百战场 。
俄且旋戎路,饮至肃岩廊 。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王维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
【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刘长卿朐山压海口,永望开禅宫 。
元气远相合,太阳生其中 。
豁然万里馀,独为百川雄 。
白波走雷电,黑雾藏鱼龙 。
变化非一状,晴明分众容 。
烟开秦帝桥,隐隐横残虹 。
蓬岛如在眼,羽人那可逢 。
偶闻真僧言,甚与静者同 。
幽意颇相惬,赏心殊未穷 。
花间午时梵,云外春山钟 。
谁念遽成别,自怜归所从 。
他时相忆处,惆怅西南峰 。
【雨中望海上,怀郁林观中道侣】钱起山观海头雨,悬沫动烟树 。
只疑苍茫里,郁岛欲飞去 。
大块怒天吴,惊潮荡云路 。
群真俨盈想,一苇不可渡 。
惆怅赤城期,愿假轻鸿驭 。
【登石城戍望海寄诸暨严少府】皇甫冉平明登古戍,徙倚待寒潮 。
江海方回合,云林自寂寥 。
讵能知远近,徒见荡烟霄 。
即此沧洲路,嗟君久折腰 。
…………
2ch:为什么日本人打心底认同中国重点字词解释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
碣石:山名 。
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 。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
沧:通“苍”,青绿色 。
海:渤海 。
何:多么 。
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
竦峙:耸立 。
竦 ,通耸,高 。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
日月:太阳和月亮 。
若:如同,好像是 。
星汉:银河,天河 。
幸:庆幸 。
甚:极点 。
至:非常 。
诗词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
诗人曹操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人,汉族 。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
诗词故事东汉末年的北方,内战连连,外围的少数民族更是片刻都不消停 。
可自从曹操的横空出世之后,包括匈奴在内的胡人部落,纷纷避其锋芒,对他更是毕恭毕敬,年年准时纳贡,俯首称臣,很少再犯中原 。
他怎么这么厉害,可以摆平凶悍的外族呢?这必须要从曹操北征乌桓说起 。
汉末,辽西、辽东、右北平结合为乌桓一族,首领是辽西部落的蹋顿,而且与袁氏的关系很好 。
建安十一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十余万户汉人 。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再度勾结蹋顿,屡次骚扰边境,大肆烧杀掳掠 。
曹操大怒:这群乌合之众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
他力排众议,远征乌桓 。
五月,曹操亲率大军到达无终,也就是今天的天津市 。
当时,无终天降大雨,道路泥泞,车马难行 。
曹操很是头疼,他实在担心这会延误他苦心规划的战机 。
幸好同行的军士里有个无终本地人,叫田畴,他向曹操提议,改从一条人迹罕至的路线行军 。
在田畴的引导下,曹操大军登徐无山,出卢龙塞,跋山涉水之下,直指乌桓老巢柳城 。
八月,乌桓的守军才发现曹军的行迹,首领蹋顿联系了袁尚和袁熙,率数万骑兵迎击 。
曹操登高瞭望,他发现,乌桓军虽然人数不少,可是阵势十分不整 。
操思虑片刻,命大将张辽为前锋,乘乌桓军阵稍动之机,倾巢而出,发动猛攻 。
乌桓军瞬时大乱,曹军势如破竹,轻易就瓦解了敌军的阵型和排兵部署,并趁势斩杀首领蹋顿,大获全胜,投降者二十余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