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十讲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五 )


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 。
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 。
故吐蕃也莫相侵 。
7、《梁父吟》:乐府篇名 。
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 。
但现存《梁父吟》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所吟为《梁父吟》古曲 。
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 。
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处之“聊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
【韵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 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 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极星不可动摇; 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 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 。
【评析】: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
??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 。
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 。
“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 。
“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 。
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 。
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 。
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
” ...
古典诗词与地域文化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丰富的描写内容、奇妙的韵律节奏让多少文人倾心于它们的创作,让多少百姓醉心于它们的品读 。
无数的价值寄托,无尽的情感宣泄凝结其中,直接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文人精神 。
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一个似乎是太俗,一个又是那样的高雅 。
但作为大众文化的最常见的代表,我们之所以说它流行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大众 。
流行音乐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一个似乎是太俗,一个又是那样的高雅 。
但作为大众文化的最常见的代表,我们之所以说它流行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受众集中体现,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独特的情感选择与对当前社会的感触 。
流行歌曲是通俗的,但不一定是俗的 。
因此不会有太多的人会主动地将唐诗宋词和流行歌曲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个好比高峰上的千年积雪,一个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相隔着太遥远的距离 。
但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唐诗宋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抹灭的关系 。
一、诗词与流行歌曲的本质趋同 如果把唐诗、宋词称为唐宋时的流行音乐也不为过,更何况词更多的时候是配乐演唱的 。
说诗词与流行音乐的本质趋同是结合了一定的时代,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无论诗词还是流行歌曲都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代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气质文化在诗词与流行歌曲中都有着明确的反映,而且是作为主流文化反映的 。
古典诗词在那个时代与流行歌曲具有共同的一个特点:流行 。
诗词流行音乐在抒情言志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均是抒情言志的良好的载体 。
人是需要情感表达的,更需要情感表达的良好方式 。
当一个人在诗词与流行音乐中读到自己相同的情感寄托,那瞬间的感动足以说明诗词、流行歌曲在情感表达方面对莫大作用 。
诗词、流行歌曲的本质是趋同,只不过音乐文学(歌词)还没有古典诗词一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这并不是说它永远不可能取得这样的地位、只是这需要历史的积累与时间的积淀 。
二、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影响 。
1、唐诗宋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给了流行歌曲另一方表现空间,一方面考较着流行歌曲创作人对文化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现功能,且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 。
流行歌曲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 。
而作为当时朝代的流行歌曲,唐诗宋词的功能与意义恰好在在这个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