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毛主席诗词( 三 )


从1937年到1944年期间 , 他在给何香凝、柳亚子、萧三等人的书信中 , 屡屡以不可抑制的激情 , 赞美他们的诗中所表现的那种不被恶势力所压倒的“骨气”和为民族解放全力以赴的“战斗” , 就清楚地表明了他之所谓“诗言志”的新内涵 。
毛泽东自己的诗词所表现的“志” , 不论是战争年代的作品还是和平时期的作品 , 都具有中国人民不可侵犯、不可欺侮和独立自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铮铮骨气 , 具有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祖国的战斗豪情 。
二、注重“诗格” 。
1945年秋 , 毛泽东由延安到重庆谈判期间 , 曾多次致函柳亚子 。
其中有云:“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 填过一首词 , 似与先生诗格略近 , 录呈审正 。
”这里所说的“一首词” , 指的是1936年2月他写的长调词《沁园春·雪》 。
这里所说的“诗格”指的又是什么呢?关于“诗格” , 在中国古典诗学中也是由来已久的 。
它的含义大致有这样几种:一种是指诗的体制、格式或格律;一种是指诗的品格、风格或格调 。
毛泽东所说的“诗格”是属于后者 。
因为他在寄词之前 , 曾收到柳亚子的赠诗 , 并当即复信赞赏:“先生诗慨当以慷 , 卑视陆游陈亮 , 读之使人感发兴起 。
”这就为他的“诗格”作了注解 。
陆游和陈亮 , 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词人 , 力主抗战 , 反对求和;所作诗词 , 慷慨激昂 , 为历来诗评家推为高格 。
然而毛泽东竟以为柳亚子超过了陆游和陈亮 , 其诗格之高可想而知 。
毛泽东说自己的《沁园春·雪》略近于柳诗 , 显然是谦逊之辞 , 但也说明了他是多么重视“诗格” 。
柳亚子接读毛词后 , 极为激动 , 赞赏不已 , 当即次韵奉和 , 盛赞毛词高格:“才华信美多娇 , 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
算黄州太守 , 犹输气概;稼轩居士 , 只解牢骚 。
更笑胡儿 , 纳兰容若 , 艳想秾情着意雕 。
君与我 , 要上天下地 , 把握今朝 。
”其中“黄州太守” , 指的是北宋大词人苏轼 。
他打破了唐五代以来婉约词风的传统 , 开创了豪放词风的新生面 。
柳词所谓“稼轩居士” , 指的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 。
辛弃疾将豪放词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
柳亚子认为 , 在中国文学史上就是这样的词坛巨擘的豪放高格 , 也是比毛词逊色的 。
在“诗格”上 , 柳对毛之评价 , 大体说来不算是溢美 , 毛词《沁园春·雪》确是绝唱 , 自有词这种艺术形式以来 , 以《沁园春》的词牌咏雪的 , 还没有如此雄浑的作品 , 千古词人向他折腰敬服是可以想见的 。
值得研究的问题是 , 毛泽东为什么将“慨当以慷”的作品视为高格?这是因为中国文学史历来以“建安风骨”为高格 , 而“建安风骨”就是以“雅好慷慨”为其特征的 。
毛泽东所说的“慨当以慷”一语 , 就出自领导“建安风骨”的曹操之《短歌行》 。
1949年所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又用此语:“天翻地覆慨而慷 。
”总之 , 他很喜欢“慨当以慷”的作品 。
关于这个问题 , 他自己作了回答 , 即给柳亚子信中所说的:“读之使人感发兴起 。
”这句话十分重要 , 因为它将慷慨高格的审美价值的精髓很集中地提炼出来了 。

【抗战时期毛主席诗词】

三、崇尚“诗味” 。
关于“诗味”问题 , 是毛泽东于1957年1月12日给臧克家等人的信中提出来的 , 在1965年7月21日致陈毅的信中有比较深入的探讨 , 因此是他十分重视的诗歌理论问题 。
“诗味”的“味” , 也是一个最富于中国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 , 它的形成非常有趣 。
“味” , 本来是一个味觉概念 , 把它引入艺术领域也是源远...
毛泽东的全部名言诗词 毛泽东名言名句经典133条*不管风吹浪打 , 胜似闲庭信步 ——毛泽东*不打无准备之战 。
——毛泽东*不是东风压倒西风 , 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 ——毛泽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毛泽东*兵民是胜利之本 。